[发明专利]Bcdmt2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灰霉菌致病力与分生孢子产生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432903.1 申请日: 2018-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9467594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6
发明(设计)人: 田世平;张占全;李博强;何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37 分类号: C07K14/37;C12N1/15;C12N15/90;C12N15/11;A01N57/16;A01P3/00;C12R1/645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陈晓庆
地址: 1000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bcdmt2 蛋白质 及其 编码 基因 调控 霉菌 致病 分生孢子 产生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Bcdmt2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灰霉菌致病力与分生孢子产生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因Bcdmt2来源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在营养生长、分生孢子的产生量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野生型灰霉菌中Bcdmt2进行敲除实验发现:敲除Bcdmt2后的灰霉菌的致病力、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以及产孢量均显著降低。说明Bcdmt2不仅是灰霉菌致病力的重要调控基因,而且是灰霉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关键基因,在植物病原真菌病害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来源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Bcdmt2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灰霉菌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量和致病过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灰霉病(grey mould)是一种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的病害,是很多重要的经济作物,如葡萄、草莓、番茄、玫瑰等在采前生产和采后贮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害。灰霉病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属于子囊菌亚门、葡萄孢属的灰葡萄孢菌。B.cinerea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可以侵染200多种植物。B.cinerea主要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待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露珠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可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它可以从寄主的多个器官侵入,包括花、茎、叶和果实等。该病原菌在成熟衰老的组织上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在植物组织发育的早期阶段便可以侵入寄主组织中处于潜伏状态,当寄主的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有利于其侵染时便可以导致寄主组织的迅速腐烂。因此该病原菌可以在成熟的果实上造成比较严重的病害,尤其在很多果蔬的采后运输和贮藏阶段造成严重的腐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B.cinerea的侵染可以造成一些鲜花的插花寿命缩短,在2002年荷兰所种植的玫瑰和非洲菊中有10-20%检测到了灰霉菌的侵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灰霉病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对其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最近一项关于植物病原真菌的调查中显示,B.cinerea在所有的植物病原真菌中重要性位列第二。目前针对灰霉病的抗病育种仍然没有成功,因此对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出现,从而使药效显著降低。因此,急需寻找针对灰霉病的新的防治靶标,这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其致病机制。鉴定和克隆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或产孢相关基因可为设计和筛选抗真菌药物提供有用的靶标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治灰霉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来源于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Bcdmt2蛋白质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Bcdmt2蛋白质在如下1)-7)中任一种应用:1)防治灰霉病;2)调控灰霉菌的致病力;3)调控灰霉菌菌丝的生长;4)调控灰霉菌分生孢子的产生;5)调控灰霉菌分生孢子的产量;6)调控灰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7)设计和筛选抗真菌药物;

所述Bcdmt2蛋白质是如下a)或b)或c)或d)的蛋白质:

a)氨基酸序列是序列3所示的蛋白质;

b)在序列3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c)将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d)与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5%或75%以上的同源性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上述c)中的蛋白质,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为不超过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2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