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5074.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桂锋;赵建军;张忠兰;胡安龙;邱轶群;陈仁来;杨海龙;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曙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张红;程立民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料斗 污泥 污泥干化处理 螺旋输送机 处理装置 造粒 轨道 地面接触 软体造粒 污泥干化 便捷性 底端 装袋 装入 送入 运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泥装入移动料斗中;2、将移动料斗底部的轨道进行旋转,将轨道底端旋转至与地面接触;3、移动料斗通过底部的AGV小车,沿着轨道将污泥向上运送至顶端;4、打开移动料斗的门,将污泥倒入到污泥干化软体造粒机内,进行造粒;5、将造粒好的污泥粒送入到螺旋输送机;6、在螺旋输送机末端进行装袋。本发明能够提高整体的便捷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干化sludge drying 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或污泥干化床等自蒸发设施进行干化。整个干化系统由污泥存储单元、输送计量单元、污泥烘干机单元、输出单元及暂存单元构成。现有的污泥干化处理系统一般都是根据场地选址而建造,无法移动。而对于一些距离远,分布散,待处理的污泥量小的的地方,固定式的污泥干化处理系统并不是很好,需要多次装运,有一定的局限性,便捷性低。现有的大部分都是将料斗直接提升至顶部进行倾倒,并没有设置可开启关闭的门,这样,在污泥干化处理时,热量容易散发,干燥的速度就比较慢,通过人工去操控,攀爬麻烦,这就大大降低了便捷性。在料斗输送的过程中,卷扬机的钢丝绳有可能会发生断裂,一旦断裂,料斗由于重力下滑,将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故,还会增大整个装置的磨损率,安全系数、使用寿命短。此外,对于污泥干化的处理,料斗倾倒污泥的便捷性,有待于提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整体的便捷性、可靠性。
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污泥装入移动料斗中;
2、将移动料斗底部的轨道进行旋转,将轨道底端旋转至与地面接触;
3、移动料斗通过底部的AGV小车,沿着轨道将污泥向上运送至顶端;
4、打开移动料斗的门,将污泥倒入到污泥干化软体造粒机内,进行造粒;
5、将造粒好的污泥粒送入到螺旋输送机;
6、在螺旋输送机末端进行装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轨道为斜坡状,轨道上设有感应磁条,移动料斗上设有扫描磁条感应器,移动料斗移动至轨道上感应磁条的末端即停止,感应磁条的末端设置于软体造粒机顶部入口的边缘。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移动料斗到达软体造粒机顶部入口的边缘时,软体造粒机顶部的门先打开,移动料斗底部的门向两侧全部打开,污泥从移动料斗的出口处进入软体造粒机,待污泥全部进入到软体造粒机,移动料斗底部的门关闭。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中,当软体造粒机的门打开时,螺旋输送机的端部的风机启动,对进入螺旋输送机的颗粒进行吹送、进一步风干。
一种污泥干化处理装置,包括移动料斗、轨道、AGV小车、污泥干化软体造粒机、螺旋输送机、感应磁条、扫描磁条感应器;移动料斗设于AGV小车上,移动料斗与AGV小车固定连接,感应磁条粘贴于轨道上,扫描磁条感应器粘贴于AGV小车的两端,轨道与支撑架铰接,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推杆末端与轨道固定连接,轨道在污泥干化软体造粒机顶部的端部设有孔,孔的开口宽度大于软体造粒机的宽度,第一气缸能够将轨道的中间部分旋转至水平,支撑架由横板、纵板、以及底部的支撑板组成,支撑架内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污泥干化软体造粒机固定连接,螺旋输送机的入口与污泥干化软体造粒机底部的出口相连接,螺旋输送机的底部设于支撑板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轨道为类Z字型,轨道的中间部分为坡状,AGV小车由横杆、纵杆、底部的滚轮组成,移动料斗底部出口所对应的AGV小车为非闭合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曙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曙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5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污泥活性炭重金属吸附材料
- 下一篇:一种叠螺污泥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