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保护电路和电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5738.5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锋;任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保护 电路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保护电路和电控设备,其中,供电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组件,用于在检测到供电源输出至硬件驱动电路的供电电压超过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低压总线开路,其中,过压保护组件包括稳压元件和第一开关元件,稳压元件的阳极连接于高压总线,稳压元件的阳极连接于低压总线,稳压元件的参考极用于输入供电电压的采样信号,第一开关元件串联于低压总线,稳压元件导通时,拉低第一开关元件的栅源电压,至栅源电压低于导通电压,以截止低压总线。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降低了浪涌信号和反接的供电信号对硬件驱动电路的干扰,进而提高了电控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保护电路和一种包含该供电保护电路的电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小功率(300W~500W)的制冷设备开始广泛应用在各个新领域,如基站空调、车载冰箱等,上述类制冷设备的一般长期运行于密闭的环境中,因此对上述制冷设备在特殊电压环境下的安规要求比较高。
在制冷设备的传统供电电路中,微型控制器的前级的供电设备一般是电池或经过交流整流、滤波后的电源,对于电池而言,若输入电极反接,轻则损坏电池,重则引起电气火灾,对于单独供电的电源而言,电极反接通常不会对电源产生影响,但会对微型控制器的母线电容造成损坏,因此,防反接电路在微型电控中显的很重要。
相关技术中,防反接方案一般采用三极管和继电器组合电路来实现,成本比较高,且三极管的开通响应时间大、功耗均较高和体积大,另外,也有采用MOS(Metal 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加稳压管的方案,但上述防反接组件与过压保护组件组合使用时存在响应速度较慢,并且稳压管与大电解电容之间的器件参数很难匹配。
另外,传统保护模式一般是通过判断供电信号过压后再关断后级的硬件负载(诸如如风机、压缩机、加热模组、传感模组和通信模组等),无法对防反接组件中的MOS管、FOC(Field Oriented Control,矢量控制器)和母线电容进行保护。
另外,整个说明书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该背景技术一定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整个说明书中的对现有技术的任何讨论并不代表认为该现有技术一定是广泛公知的或一定构成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供电保护电路的电控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供电保护电路,供电保护电路连接于供电源与硬件驱动电路之间,供电源的高压端与硬件驱动电路的高压端之间的线路包括供电保护电路的高压总线,供电源的低压端与硬件驱动电路的低压端之间的线路包括供电保护电路的低压总线,供电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组件,用于在检测到供电源输出至硬件驱动电路的供电电压超过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低压总线开路,其中,过压保护组件包括稳压元件和第一开关元件,稳压元件的阳极连接于高压总线,稳压元件的阳极连接于低压总线,稳压元件的参考极用于输入供电电压的采样信号,第一开关元件串联于低压总线,稳压元件导通时,拉低第一开关元件的栅源电压,至栅源电压低于导通电压,以截止低压总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供电保护电路中设置过压保护组件包括稳压元件和第一开关元件,并且在供电电压过压时,稳压元件导通以拉低第一开关元件的栅源电压,从而截止低压总线,一方面,不需要稳压元件与电容元件进行参数匹配,降低了电路调试难度,另一方面,栅源电压低于导通电压时,第一开关元件处于截止状态,在对后级的硬件驱动电路进行保护的同时,也降低了自身被高压击穿或烧毁的可能性,再一方面,在电极反接时,第一开关元件的栅源电压低于导通电压,以截止低压总线,进而高度地兼容了过压保护与防反接,进一步地提升了向硬件驱动电路供电的可靠性和电气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5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