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6582.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6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覃才俊;秦元河;杨丙坤;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该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回文信息为视联网网关基于接收到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返回的反馈信息;当接收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时,基于回文信息确定对应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是否为完整的信息;当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为完整的信息时,向视联网网关发送新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当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为不完整的信息时,向视联网网关发送缺失报文组信息。本发明应用视联网的特性,通过对回文信息对应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的完整性的判断结果进行对应信息的发送,保证了数据传输完整性,避免了数据丢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也是越发广泛普及。
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现有的传输方式是基于因特网的,采用典型的网络七层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但由于未能形成封闭系统,且传输时间受网络环境影响较大,从而导致传输的信息得不到保护,极易被窃取。
视联网技术应运而生,以其安全、稳定的传输特性,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但是,在视联网中,进行非多媒体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传输时,没有专用的协议和通道,不能保证非多媒体数据传输的完整性,造成部分数据的丢失,进而影响视联网部分业务的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相应的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是否接收到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所述回文信息为所述视联网网关基于接收到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返回的反馈信息;
当接收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时,基于所述回文信息确定对应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是否为完整的信息;
当所述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为完整的信息时,向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新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
当所述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为不完整的信息时,向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缺失报文组信息。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当未接收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时,确定是否向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新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
当确定不向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新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时,执行确定是否接收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的处理。
在一个可能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是否接收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回文信息之前,还包括:
建立与所述视联网网关的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建立与所述视联网网关的数据通信连接,包括:
当支持数据交互业务时,向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数据交换请求;
接收所述视联网网关发送的数据交换响应,基于所述数据交换响应与所述视联网网关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视联网包括视联网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视联网终端发送回文信息,所述回文信息为基于接收到的所述视联网终端发送的视联网协议报文组信息返回的反馈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65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