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6764.X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7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从富;张力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宇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67/02;C08L63/00;C08L5/08;C08K13/04;C08K3/04;C08K7/08;C08K3/34;C08K3/26;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偶联剂 阻燃 制备 聚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环氧树脂 无机物 硅酸铝纤维 耐高温性能 碳酸钙母粒 氧化锌晶须 滑石粉 氨基硅烷 苯基硅烷 二氧化硅 界面作用 氢氧化铝 碳纳米管 阻燃性能 聚苯胺 抗氧剂 壳聚糖 石墨烯 有机物 重量份 阻燃剂 超微 环保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装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25‑4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30份,环氧树脂15‑30份,碳纳米管5‑15份,氧化锌晶须3‑6份,石墨烯4‑8份,滑石粉3‑8份,二氧化硅3‑8份,硅酸铝纤维2‑5份,氨基硅烷2‑5份,苯基硅烷3‑6份,阻燃剂3‑10份,聚苯胺3‑10份,壳聚糖2‑5份,碳酸钙母粒3‑5份,偶联剂2‑5份,抗氧剂2‑5份。本发明包装材料选用环保的耐高温原材料,通过偶联剂改善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各个组分之间相互配合作用,提高包装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添加超微氢氧化铝,提高包装材料的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既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涂料、粘合剂、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其中,塑料包装材料在包装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塑料包装材料的耐高温性、阻燃性往往较差,不能很好的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在电子器件的包装方面和有机易燃物的包装方面,由于这些产品对于静电非常敏感,有机易燃物在静电存在条件下易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其电磁敏感度也越来越高,极易受到静电等电磁环境的干扰甚至破坏。此外静电可能导致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爆炸,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防静电包装材料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装材料耐高温性、阻燃性和抗静电性能差的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25-4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30份,环氧树脂15-30份,碳纳米管5-15份,氧化锌晶须3-6份,石墨烯4-8份,滑石粉3-8份,二氧化硅3-8份,硅酸铝纤维2-5份,氨基硅烷2-5份,苯基硅烷3-6份,阻燃剂3-10份,聚苯胺3-10份,壳聚糖2-5份,碳酸钙母粒3-5份,偶联剂2-5份,抗氧剂2-5份。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为三维石墨烯。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锌晶须为四脚状三维结构的氧化锌晶须。
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剂为超微氢氧化铝。
进一步的,所述偶联剂为KH792和/或DL171。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DSTP和/或抗氧剂DLTP。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
(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投入混料机中,在120-140℃, 250-350转/min的转速下混合搅拌20-50min得到原浆;
(3)将步骤(2)所得原浆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
(4)将步骤(3)所得材料冷却、干燥,然后拉升塑型,得到耐高温阻燃包装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各区温度设置分别为:一区155-165℃,二区165-180℃,三区180-195℃,四区 195-210℃。
采用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宇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宇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6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