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36885.4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6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黎云玉;郭晨;尹伊秋;谢光银;刘毅;孙润军;陈君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65;C04B35/622;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李鹏刚;王悦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纳米 纤维 协同 强韧 陶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碳纤维上浆前处理:前处理工作液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前处理工作液置于浆料槽中,通过浆纱机,经风箱烘干,卷绕,制得呈压扁状的碳纤维束;
(2)浆液制备:在蒸馏水中分别加入纳米纤维、异丙醇、氧化淀粉、聚乙烯醇、油脂,异丙醇与纳米纤维的固体质量比为5:1~20:3,所述纳米纤维为碳纳米管和SiC纳米线两种组合,混合超声分散均匀,制得浆液,所述浆液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碳纳米管0.1~10wt.%,SiC纳米线0.1~10wt.%,聚乙烯醇0.1~3wt.%,氧化淀粉0.1~3wt.%,蒸馏水80~94wt.%,油脂0.01~2wt.%,异丙醇0.1~19wt.%;
(3)碳纤维上浆:将步骤(1)中制得的碳纤维束穿过浆纱机,将步骤(2)中制得的浆液置于浆料槽中,打开风箱,通过浆纱机上浆,烘干卷绕备用;
(4)碳纤维后处理:对步骤(3)中制得的碳纤维进行微加捻处理,捻度为1~10捻/米;
(5)根据需要选择重复步骤(3)与步骤(4)2~10次;
(6)多尺度预制体制备:将步骤(5)制得碳纤维通过织机进行织造,制得多尺度预制体;
(7)复合材料制备:将步骤(6)制得的多尺度预制体进行陶瓷基体致密化,制得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0~65%,所述浆料槽的温度为25~80℃,所述卷绕的速度为10~100m/min,所述烘干的温度为55~8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多尺度预制体的织造方法包括机织、针织、编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碳纤维的体积含量为15~80%。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包括碳化硅陶瓷基体,或硅、硼、锆的多元复合陶瓷基体。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陶瓷基体致密化的方法包括反应熔渗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先驱体浸渍裂解法中一种或任意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熔渗法:将硅粉15~35wt.%、硅化锆粉35~65wt.%、碳化硼粉10~25wt.%与三氧化二铝粉2~10wt.%混合球磨后烘干放入坩埚中,将步骤(6)制得的多尺度预制体埋入粉料中,置于高温炉反应,炉温为1500~2500℃,保温时间2~4h,期间通入氩气保护,升温与降温速度均为2~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气相渗透法:将多尺度预制体置于气相沉积炉内,抽真空至2~4kPa,通入流量为800~1500mL/min的氩气保护,以2~10℃/min的升温速度将炉温升至800~2000℃,然后通入流量为100~300mL/min的氢气和4~12g/h的甲基三氯硅烷,调整反应室压力至3~10kPa,沉积时间20~40h,停止通气,使炉温自然降温至室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将多尺度预制体浸渍于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按质量比1:1~5:2组成的混合液体,浸渍压力为4~15MPa,浸渍时间为1~3h,然后在100~300℃温度氩气保护下交联固化2~4h,800~1500℃温度氩气保护下交联固化2~6h,重复裂解2~7个周期。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碳纤维/纳米纤维协同强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68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酸防腐衬里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结构炭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