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气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8008.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萍萍 |
主分类号: | F16J15/40 | 分类号: | F16J15/40;F16C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3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气封装置,在轴承座和轴承盖上分别用螺纹联接形式设有通气螺管和通气管,通气螺管和通气管间用喉箍固定平衡气压管,轴承内盖的外侧加装轴承盖,轴承盖外侧的转轴上热套的防尘环,当转轴旋转时,通过防尘环减少转轴旋转时形成的负压而往轴承内部抽风量,且通过通气螺管、通气管、喉箍、平衡气压管组成的补气回路补偿空气,从而消除因负压产生的对轴承的影响,达到防止轴承漏油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封装置,尤其是一种轴承气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高速电机用滑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屡见因电机内部风扇形成负压过大造成轴承内部的润滑油雾被吸到电机内侧现象,尤其在2极、4极电机上时,负压相对较大,漏油更加严重。目前轴承厂家针对此问题设计了许多不同的气封结构,如把轴承内盖的气封形式改为多道密封,加装内侧防尘环等,但从结构和安全因素上考虑,上述方案均有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的轴承气封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
一种轴承气封装置,包括轴承座(1)、转轴(9)、轴承内盖(5)及设于其一侧的轴承盖(7),所述轴承座(1)与轴承盖(7)之间设有平衡气压管(4),所述平衡气压管(4)一端连接在设于轴承座(1)上的通气螺管(2)上,另一端与设于轴承盖(7)上的通气管(6)连接,轴承盖(7)的外侧设有带凸起(11)的防尘环(10),且防尘环(10)上的凸起(11)设于轴承盖(7)一侧的凹槽(12)内。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气压管(4)与通气螺管(2)和通气管(6)的连接处均设有喉箍(3)。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盖(7)一侧的凹槽(12)与防尘环(10)上的凸起(11)之间单边间隙为0.5~0.8mm。
作为优选,所述防尘环(10)为整圆结构,与转轴(9)之间为过盈配合。
本发明在轴承座(1)和轴承盖(7)上分别用螺纹联接形式设有通气螺管(2)和通气管(6),通气螺管(2)和通气管(6)间用喉箍(3)固定平衡气压管(4),轴承内盖(5)的外侧加装轴承盖(7),轴承盖(7)外侧的转轴(9)上热套的防尘环(10),当转轴(9)旋转时,通过防尘环(10)减少转轴(9)旋转时形成的负压而往轴承内部抽风量,且通过通气螺管(2)、通气管(6)、喉箍(3)、平衡气压管(4)组成的补气回路补偿空气,从而消除因负压产生的对轴承的影响,达到防止轴承漏油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维护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一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考附图,一种轴承气封装置,包括轴承座(1)、转轴(9)、轴承内盖(5)及设于其一侧的轴承盖(7),所述轴承座(1)与轴承盖(7)之间设有平衡气压管(4),所述平衡气压管(4)一端连接在设于轴承座(1)上的通气螺管(2)上,另一端与设于轴承盖(7)上的通气管(6)连接。平衡气压管(4)与通气螺管(2)和通气管(6)的连接处均设有喉箍(3)。
轴承盖(7)的外侧设有带凸起(11)的防尘环(10),且防尘环(10)上的凸起(11)设于轴承盖(7)一侧的凹槽(12)内。所述凹槽(12)与凸起(11)之间单边间隙为0.6mm。
防尘环(10)为整圆结构,与转轴(9)之间为过盈配合,通过热套固定在转轴(9)上。
当转轴(9)旋转时,通过防尘环(10)减少转轴(9)旋转时形成的负压而往轴承内部抽风量,且通过通气螺管(2)、通气管(6)、喉箍(3)、平衡气压管(4)组成的补气回路补偿空气,从而消除因负压产生的对轴承的影响,达到防止轴承漏油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萍萍,未经刘萍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8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