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38410.9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2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贤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之辰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16;A61K47/36;A61P1/14;A61P7/10;A61P25/00;A61P29/00;A61P1/08;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344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省道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中药组合物 熟地 白茅根 炒白术 老鹳草 连钱草 忍冬藤 水蜈蚣 原料药 重量比 党参 陈皮 出料 知母 生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补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药按重量比为连钱草400kg、忍冬藤300kg、党参120kg、炒知母100kg、炒白术400kg、熟地500kg、白茅根500kg、生姜200kg、陈皮200kg、水蜈蚣230kg、老鹳草200kg。并依次取原料,制备完成后出料。可达到补脾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此类中成药多因生产过程繁琐而精度不足,药物疗效也大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补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简单,药物精度高,疗效佳。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补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原料药按重量比为连钱草400kg、忍冬藤300kg、党参120kg、炒知母100kg、炒白术400kg、熟地500kg、白茅根500kg、生姜200kg、陈皮200kg、水蜈蚣230kg、老鹳草200kg,经(1)净制药材;(2)煎煮药材;(3)浓缩药液;(4)喷雾干燥,得浸膏;(5)制粘合剂;(6)制粒;(7)整粒总混,即得。
其具体制备流程为:
(1)将经净制的连钱草、忍冬藤、党参、炒知母、炒白术、熟地、白茅根、生姜、陈皮、水蜈蚣、老鹳草等十一味药材分别将其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投入药材量5-6倍饮用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放入贮罐;
(2)将上述两次煎煮药液分别放入真空浓缩锅中,蒸汽压力0.05-0.15Mpa,真空度0.06-0.08MPa,温度40-60℃,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20(50℃)的清膏;
(3)喷雾干燥,得浸膏;
(4)取浸膏230kg,粉碎,并过五号筛(80目筛),将经粉碎后的浸膏粉188kg(取42kg另存,制粒时作粘合剂)和糊精250kg,均分四份置不锈钢桶装;
(5)取另存的42kg膏粉用238kg纯化水稀释滤过得280kg浸膏液;
(6)将均分四份置不锈钢桶装的本料浸膏分别置沸腾制粒机中,待进风温度达85℃时,开始喷稀释的浸膏液,掌握喷浆速度,60分钟后检查颗粒成型情况并在每台沸腾制粒机中将70kg浸膏液喷完,颗粒制好后,继续干燥30-60分钟,控制颗粒水分≤5.0%,取出;
(7)用三元振荡筛(上装10目筛网、下装80目筛网)收取中间出口的合格颗粒,未过10目筛的颗粒再投入整粒机中,用10目筛整粒,整粒后再用三元振荡筛照上述操作,控制不能通过10目筛的颗粒和通过80目筛的细粉总量≤12.0%。合并两份合格颗粒置混合机中,混合5-10分钟,取出置洁净不锈钢桶内,密封包装,即得。
本发明药物主治: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水肿,头痛而晕,恶心呕吐,畏寒肢倦,轻度尿毒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规格:每袋装10g,口服,一次10g,一日3次;30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本发明的优点:制备方法简单,药物精度高,疗效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将经净制的连钱草400kg、忍冬藤300kg、党参120kg、炒知母100kg、炒白术400kg、熟地500kg、白茅根500kg、生姜200kg、陈皮200kg、水蜈蚣230kg、老鹳草200kg,等十一味药材分别将其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加投入药材量5-6倍饮用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放入贮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之辰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之辰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384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