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专用引物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1274.9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莲;刘华歧;岳远征;施婷婷;王良桂;华雅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32274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邱兴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常山 内参基因 胁迫 基因序列 荧光定量 专用引物 实时荧光定量PCR 相关功能基因 定量提供 候选基因 基础设计 基因筛选 胁迫条件 内参 引物 应用 并用 填补 基因 评估 研究 | ||
本发明公开了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专用引物和应用,该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MDH、UBC‑E2和UBQ,其中,MDH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UBC‑E2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UBQ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本发明依据现有公开的基因筛选出表达较为稳定的候选基因,通过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获得3个适合于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并用这些基因为基础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填补了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没有内参基因的现状,为海州常山涝害胁迫条件下相关功能基因的精确定量提供有力支持,可提高研究的稳定性、重复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专用引物和应用。
技术背景
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又名臭梧桐,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大青属(Clerodendrum L.)下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较耐旱,耐盐碱性较强,也耐涝,有一定耐寒性,极少病虫害,适应性极强。现在关于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基因的研究还未曾有报道。探究海州常山涝害胁迫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差异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和验证基因的表达水平就需要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因此筛选海州常山涝害胁迫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是实时荧光定量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适于海州常山涝害胁迫条件下内参基因,该基因能够满足实时荧光定量检海州常转录表达水平的要求,提高了海州常山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内参基因的专用引物。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内参基因或专用引物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MDH、UBC-E2和UBQ基因,其中,MDH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UBC-E2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UBQ基因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
所述的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的专用引物,MDH基因的引物序列如下:
MDH正向引物5’-ACCTGGAATGACGAGGGATG-3’
MDH反向引物5’-GCCACAAACGTATTAGCTCTGACT-3’。
所述的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的专用引物,UBC-E2基因的引物序列如下:
UBC-E2正向引物5’-GCAAAGGCTGATTGATGAGATTC-3’
UBC-E2反向引物5’-CCTCAACATTGTCTTGGGTGG-3’。
所述的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的专用引物,UBQ基因的引物序列如下:
UBQ正向引物5’-TGCTGTTGAGAAGGTGCTACG-3’
UBQ反向引物5’-CGAAAATGGTTGACGGGAC-3’。
所述的海州常山涝害胁迫下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在海州常山荧光定量中的应用。
所述的MDH基因的引物序列在海州常山荧光定量中的应用。
所述的UBC-E2基因的引物序列在海州常山荧光定量中的应用。
所述的UBQ基因的引物序列在海州常山荧光定量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12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