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2134.3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尹俊琳;赵峰;黄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75/40 | 分类号: | B65H75/40;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试验 布置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布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包括:绕线杆和承接平台;承接平台上表面沿承接平台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绕线杆,绕线杆的底部通过弹性元件与承接平台相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设置多个绕线杆可分别对多根传输线进行缠绕,且多个绕线杆沿承接平台周向设置,使得多个绕线杆之间相互影响较小,从而使得多根传输线之间相互不会出现交叉缠线等影响,有利于多根传输线的有序缠绕以及使用;在绕线杆与承接平台之间连接设置弹性元件,使得绕线杆可相对承接平台进行转动,例如,可将绕线杆朝向外侧打开,从而便于在每个绕线杆上缠绕传输线,且便于传输线的绕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抗震试验研究对动力试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建筑工程在建造、改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加以掌控变得至关重要。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他动力荷载的性能时,都必须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动态信号测试仪在测试的现场环境下,应满足同时使用多根传输线的操作,由于装置线路过多,检测人员在运输设备与监测布线时易相互缠绕,费时费力,降低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测试装置在线路过多时,容易相互缠绕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包括:绕线杆和承接平台;所述承接平台上表面沿所述承接平台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绕线杆,所述绕线杆的底部通过弹性元件与所述承接平台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绕线杆呈中空结构,且所述绕线杆的第一侧面以及顶面和底面分别呈开口状,每个所述绕线杆上沿所述绕线杆的长度方向上下缠绕一根传输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平台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绕线杆第一侧面的相对侧面底端相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元件包括:扭转弹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盖板;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多个所述绕线杆的中间,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承接平台相连,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绕线杆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提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承接平台的底部连接若干个万向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绕线杆一端的传输线线头连接动态信号测试仪,所述绕线杆另一端的传输线线头连接传感器,所述动态信号测试仪与计算机相连。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设置多个绕线杆可分别对多根传输线进行缠绕,且多个绕线杆沿承接平台周向设置,使得多个绕线杆之间相互影响较小,从而使得多根传输线之间相互不会出现交叉缠线等影响,有利于多根传输线的有序缠绕以及使用;在绕线杆与承接平台之间连接设置弹性元件,使得绕线杆可相对承接平台进行转动,例如,可将绕线杆朝向外侧打开,从而便于在每个绕线杆上缠绕传输线,且便于传输线的绕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动力试验分线布置装置中绕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