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调整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2216.8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7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叶宁波;丁元喜;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6 | 分类号: | B62D65/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灯 保险杠 间隙 调整 工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调整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其特征是:工装本体包括与前上构件配合的定位板、后端部与该定位板的左端部固定连接并能够调节自身宽度的左调节支架、后端部与定位板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能够调节自身宽度的右调节支架、与左调节支架的左端部配合连接的左前大灯定位件、与右调节支架的右端部配合连接的右前大灯定位件。其能够保证安装后左前大灯、右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装配一致性,提高装配质量和整车外观质量,防止出现装配后前大灯与前保险杠间隙不均匀的现象,能够缩短调整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辅助装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调整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前上构件总成主要是给前罩锁、前保险杠格栅、前组合大灯、汽车冷却系统、前罩板等提供安装点或支撑。汽车前上构件总成包括分别与发动机机舱左边梁和右边梁相连的两个前上构件托架、与左部前上构件托架配合连接的左前大灯托架、与右部前上构件托架配合连接的右前大灯托架,还包括前上构件,前上构件的左端部与左部前上构件托架和左前大灯托架的连接部位相连、右端部与右部前上构件托架和右前大灯托架的连接部位相连。前上构件总成为一整体配合连接在车身上,在装发动机机舱内零部件时,由于前上构件会形成阻碍,导致一部分零部件装配困难,因此会将前上构件先拆下来,装好发动机机舱内零部件后再将前上构件装回去。汽车前大灯固定在车身上的左前大灯托架和右前大灯托架,前保险杠固定在前上构件上,由于前上构件先拆再装后,与车身的配合精度发生了变化,会导致装配后的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不均匀,影响外观质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调整工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调整工装,其能够保证安装后左前大灯、右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装配一致性,提高装配质量和整车外观质量,防止出现装配后前大灯与前保险杠间隙不均匀的现象,能够缩短调整工时,提高生产效率;能够保证左前大灯和右前大灯在安装定位过程中工装本体的稳定性,保证安装精度;结构简单、轻便,且能够保证左前大灯和右前大灯不会在定位过程中擦伤。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前大灯与前保险杠的间隙调整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工装本体包括与前上构件配合的定位板、后端部与该定位板的左端部固定连接并能够调节自身宽度的左调节支架、后端部与所述定位板的右端部固定连接并能够调节自身宽度的右调节支架、与所述左调节支架的左端部配合连接的左前大灯定位件、与所述右调节支架的右端部配合连接的右前大灯定位件。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多个向下凸出并与所述前上构件配合的定位件。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包括连接板、设在该连接底面的定位销,该定位销下部穿过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前上构件上的定位孔配合;所述连接板和定位板上设有多组对应的螺孔;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将所述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上。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的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块;所述平衡块具有一平直部和一竖直部,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定位板的中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前上构件的前面对应紧贴。
进一步,所述左调节支架包括后端部与所述定位板的左端部固定连接的左平直杆、上端部与该左平直杆的前端部固定连接的左竖直杆、右端部与所述左竖直杆的下端部配合连接的左调节杆、与所述左调节杆的左端部固定连接的左定位件固定板;所述右调节支架包括后端部与所述定位板的右端部固定连接的右平直杆、上端部与该右平直杆的前端部固定连接的右竖直杆、左端部与所述右竖直杆的下端部配合连接的右调节杆、与所述右调节杆的右端部固定连接的右定位件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左调节杆、右调节杆均为两部分重叠配合的可伸缩的空心杆状结构,且重叠部位通过锁紧件锁紧。
进一步,所述左竖直杆、左调节杆、右竖直杆、右调节杆均为矩形腔体结构,且所述的左调节杆右端部两侧面、右调节杆的左端部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左调节杆右端部两侧面的调节块通过锁紧件与所述左竖直杆的下端部配合,所述右调节杆左端部两侧面的调节块通过锁紧件与所述右竖直杆的下端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2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浮动式避障的四驱机器人底盘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