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5403.1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3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齐;胡金龙;金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业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李猛 |
地址: | 116201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壳体 盆状 小壳体 盆壁 油压机 发动机硅油减振器 周边弯折 圆筒状 壳体 硅油减振器壳体 制造 减振器壳体 传统工艺 减振性能 拉伸成型 密封性能 使用寿命 中间凹陷 拉伸模 硅油 拉伸 毛坯 外泄 成型 | ||
1.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盆状大壳体(1)和盆状小壳体(2),所述的盆状大壳体(1)包括大壳体盆底和大壳体盆壁,所述的大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大壳体盆壁;所述的盆状小壳体(2),包括小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壁,所述的小壳体盆底的周边弯折有圆筒状的小壳体盆壁;所述的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且盆状大壳体(1)的开口方向与盆状小壳体(2)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的大壳体盆壁内侧、小壳体盆壁外侧和大壳体盆底形成环形空腔,所述的环形空腔用于安装硅油减振器的惯性体;所述的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环形焊缝(5)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壳体盆底与大壳体盆壁通过圆角过渡,内侧圆角的半径大于大壳体盆底的最大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壳体盆底与小壳体盆底的结合处的厚度大于大壳体盆壁环形空腔处的壁厚,厚度变化处通过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的结合处设置8个螺栓孔(3),所述的8个螺栓孔(3)沿圆周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的结合处设置2个定位孔(4),所述的2个定位孔(4)沿圆周均布,所述的定位孔(4)位于两个螺栓孔(3)的中间。
7.一种发动机硅油减振器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造盆状小壳体(2)
A1、将钢板在剪板机上剪裁成方形板材;
A2、用80T的冲床在板材上冲出定位孔(4);
A3、用250T冲床在板材上落料;
A4、将落料所得的圆料在500T的油压机上利用拉伸模形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小壳体(2)毛坯;
A5、用250T的冲床冲出中心孔;
B、制造盆状大壳体(1)
B1、将钢板在剪板机上剪裁成方形板材;
B2、用315T冲床在板材上落料;
B3、将所得的圆料在1250T油压机上利用拉伸模进行拉伸;
B4、在1250T油压机上二次整形成中间凹陷的盆状大壳体(1)毛坯;
B5、用250T的冲床冲出中心孔;
C、焊接
将盆状小壳体(2)套装在盆状大壳体(1)内,将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同心焊接在一起,并保证大壳体盆底和小壳体盆底的结合面密封;
D、机械加工
将焊接完成的壳体毛坯通过车床加工成品、加工中心通孔、螺栓孔(3),完成壳体的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业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业盛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54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