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6058.3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兵;张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2 | 分类号: | G06Q20/32;G06Q20/38;G06Q20/40;G06Q20/20;G07G1/14;G07G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黄青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二维码生成模块 二维码数据 获取模块 金额支付 输入密码 消费习惯 用户体验 用户资金 支付方式 支付密码 支付系统 便捷性 用户端 预付卡 扫描 发送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支付方法,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待输入需付款金额并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后,获取二维码数据;向用户端发送输入密码的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支付密码后,完成支付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组合支付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二维码获取模块和金额支付模块。本发明实现了组合支付,保障了用户资金安全,结合大众消费习惯以及预付卡的特性,增加用户体验,提高了支付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下支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线下支付方式没有组合支付这种方式,传统的线下支付方式通常为直接扫码付款,一方面不够安全,容易造成支付款盗刷、盗用,无法充分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只能通过单一app进行支付,如果某一app的金额不足,会导致支付不成功,既不便捷、浪费时间,又不能做到充分利用app中的零钱,使得钱只能放到app里面,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与提高支付的快捷方便这一目的相违背。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结合大众消费习惯以及预付卡的特性,增加用户体验,提高支付便捷性的组合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生成二维码;
b、待输入需付款金额并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后,获取二维码数据;
c、向用户端发送输入密码的通知,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支付密码后,完成支付操作。
在本技术方案中,用户进行消费支付时,首先打开APP,选择使用的支付方式,APP请求核心生成相应二维码展示在APP上,商户收银员在POS机上选择消费,并输入需要用户进行支付的商品金额,然后使用扫描枪扫描用户APP上的二维码,然后在选择支付方式的APP上呼出支付控件等待用户输入密码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获取支付结果;只有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进行支付,保障了用户的资金安全。
优选的,所述步骤b包括以下步骤:
扫描二维码后,将扫描的二维码数据上传,并对上传数据进行验证,计算出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和抵扣金额。
POS机扫描后将核心需要的数据进行上送,核心接收到POS机上送数据后进行验证,根据相应信息计算用户实际支付金额、抵扣金额,将计算结果通知到APP;实现组合支付,提高用户体验感,加强支付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
c101、等待用户输入支付密码期间,在预定时间间隔发送查询支付结果的请求;
c102、判断是否支付成功,如果是,则进入步骤c103;如果否,则重新进入步骤c101;
c103、分别将抵扣金额和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并获取支付结果信息。
APP的支付控件呼出之前,选择的支付方式的等待用户按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密码支付,在等待时间里,POS机会在一定间隔后请求核心查询支付结果;当用户进行支付成功后,APP将结果告知核心,核心接收到APP支付成功的结果后,会将抵扣的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将实际支付金额进行快进快出交易;实现用户进行支付时,首先使用可抵扣的积分或金额进行支付,不足部分再使用用户所选择的支付方式进行补充支付,使交易更方便,避免单一支付方式导致的操作麻烦,支付方式复杂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使用户的余额能尽可能的被物尽其用。
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查询到的支付结果,进行出票操作。POS机会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查询到支付结果,然后在POS机端进行出票操作,提高出票效率和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商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6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