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活塞顶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6565.7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金华玉;胡芳;包宁;孟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3/26 | 分类号: | F02F3/2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烟 氧化环 活塞顶面 挡流壁 泄流 柴油机缸 环槽底面 活塞顶部 结构技术领域 柴油机活塞 新鲜空气量 气缸壁面 缺氧区域 依次设置 油气混合 活塞顶 活塞体 内圈 余隙 氧气 阻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顶面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活塞顶面结构,属于柴油机活塞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活塞体,活塞顶面上设有碳烟氧化环槽,碳烟氧化环槽包括泄流坡、环槽底面和挡流壁,泄流坡、环槽底面和挡流壁从内圈向外圈依次设置。本发明的活塞顶部结构中的碳烟氧化环槽一方面能够增加活塞顶部的新鲜空气量,并通过泄流坡引导燃油进入该区域,从而提高活塞顶面余隙中的燃油与氧气的接触机率,改善油气混合状态,提高该区域的碳烟氧化速率;另一方面碳烟氧化环槽的挡流壁能够阻碍燃油进一步向气缸壁面方面运动,从而避免较多碳烟进入氧化速率非常低的低温缺氧区域,让更多的碳烟在碳烟氧化环槽内完成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顶面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活塞顶面结构,属于柴油机活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的主要污染排放物是碳烟和氮氧化合物,其中柴油机排放的碳烟被认为是导致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VI排放法规对柴油车的碳烟排放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值。由于国VI技术方案大多都引入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来降低氮氧化合物,其副作用是导致缸内的碳烟排放进一步增加。另外,国VI技术方案中采用的颗粒捕集器(DPF)需要消耗燃油来进行再生,缸内碳烟排放量越大其再生越频繁,整车的油耗就会越高。因此,不论从排放还是油耗方面考虑,必须尽可能的降低柴油机缸内的碳烟排放量。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排放量是由生成量和氧化量决定的,其中碳烟的氧化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氧气条件,这一苛刻的条件使得活塞顶面余隙中的碳烟很难被氧化,特别是随着燃烧室外部燃油分配量的增加,这部分碳烟成为缸内碳烟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着重加强活塞顶面碳烟的氧化从而降低整个缸内的碳烟排放量。
专利文献CN202402157U中公开了一种带低烟度燃烧室的柴油机钢活塞,该活塞通过对顶面中心的ω形燃烧室腔形状进行优化达到降低燃烧室凹坑内部碳烟的目的,对凹坑外部活塞顶面的碳烟改善没有作用。专利文献2CN105909420A中公开了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燃烧室,该燃烧室除了对顶面中心ω形燃烧室腔形状进行优化外还在边缘增加了环形导流面,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部分混合气直接进入靠近气缸壁面的低温缺氧区域,从而起到一定降低凹坑外部碳烟的作用,但该专利无法彻底改变燃烧室凹坑外部的油气混合状态。
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活塞顶面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加燃烧室凹坑外部区域的新鲜空气量,彻底解决该区域的燃油缺氧问题,同时阻止混合气进入靠近气缸壁面的低温缺氧区域,该结构能够大幅度减少燃烧室凹坑外部的碳烟生成量,从而降低整个缸内的碳烟排放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活塞顶面结构,通过活塞顶面结构设计提高活塞顶面余隙内的碳烟氧化速率,从而减少该区域的碳烟,实现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目标。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降低柴油机缸内碳烟的活塞顶面结构包括活塞体,活塞体中心设有燃烧室,其特征是:活塞体的燃烧室四周为活塞顶面,活塞顶面上设有碳烟氧化环槽,碳烟氧化环槽的轴向中心线与燃烧室的轴向中心线共轴;所述碳烟氧化环槽包括泄流坡、环槽底面和挡流壁,泄流坡、环槽底面和挡流壁从内圈向外圈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燃烧室的形状为碗形燃烧室、ω形燃烧室和浴盆形燃烧室。
进一步的,泄流坡是由与活塞顶面成一定角度的直线或弧线或多段直线段的连线所形成。
进一步的,环槽底面是由与顶面平行或成一定角度的直线或弧线或多段直线段的连线所形成。
进一步的,挡流壁是由与活塞顶面成一定角度的直线或弧线或多段直线段的连线所形成。
进一步的,碳烟氧化环槽的径向位置介于燃烧室最高处和活塞顶面相交形成的直径为D1的圆与活塞顶面直径为D2的圆之间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6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缸盖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类金刚石涂层活塞环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