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柜测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6871.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6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彭泽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万通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测温探头 电气柜 测温装置 底座 主机 安装器件 测温模块 电气设备 电气元件 实时监视 使用寿命 有效解决 总线方式 电器柜 发热体 潜在的 带电 卡接 触电 巡视 体内 维护 | ||
本发明一种电气柜测温装置,由红外测温探头1和主机2两部分组成,每台电器柜安装不低于一只的红外测温探头1,分别安装于电气柜体内壁上朝向电气元件受测部位,每只红外测温探头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到主机2;红外测温探头1由底座11和卡接在底座11上的测温模块12组成,本发明能够实时监视电气设备运行温度,有效解决电气运行人员巡视时潜在的触电危害,不用在带电发热体上安装器件,使用寿命长、结构简便、运行可靠、维护简单的一种电气柜测温装置。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测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气柜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柜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转换的过程中,以及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电气柜内的部件主要有控制元器件、变频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等组成,由于电气设备的自身特性情况,电气柜使用在高温环境中、以及运行过程中器件发热等对其有着严重的危害,为了防止温升对电气性能的危害,传统的方式是打开电气柜柜门进行测温,但是由于柜内带电器件对运行人员存在潜在触电危害;虽然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无线测温装置,将测温探头安装在带电被测物体上,然后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到接收器上,实现了实时监视电气设备运行温度的要求,有效地解决了电气运行人员潜在的触电危害,然而,测温探头长期运行在发热体上,导致这些器件的故障率比其监测对象还要高,另外由于其安装于带电器件上,有时需要停电进行维护修复,既复杂又得不偿失。为解决上述矛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实时监视电气设备运行温度的要求,有效解决电气运行人员巡视时潜在的触电危害,且不用在带电发热体上安装器件,结构简便、运行可靠、维护简单的一种电气柜测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电气柜测温装置,由红外测温探头1和主机2两部分组成,每台电气柜采用不低于一只的红外测温探头1,分别安装于电气柜体内壁上朝向电气元件受测部位,每只红外测温探头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到主机2;红外测温探头1由底座11和卡接在底座11上的测温模块12组成,底座11分为固定底座13和滑动底座14,固定底座13固定安装在电气柜体内壁上朝向电气元件受测部位的位置,固定底座13内表面处设置链接球头15,链接球头15的端部为梅花瓣结构,在梅花瓣中间设有涨栓16,链接球头15的表面设有麻点;滑动底座14的背面中间设有与链接球头15相配合的链接孔17,正面设有测温模块连接插座18及固定卡扣19;
测温模块12内部设置有环境温度寄存器和物体温度寄存器两部分,当总线上只有一只测温模块12,地址默认是0x00,当需要用同一总线操作多只测温模块12时,通过修改EEPROM中的从机地址来完成,测温模块12内部存储器中的环境温度寄存器和物体温度寄存器分别设有默认地址。
主机2循环读取测温模块12内部存储器中的环境温度寄存器和物体温度寄存器后记录在主机2的硬盘,在主机2内部预设各测温点的环境温度和物体温度报警阈值,当读取到的数据达到报警阈值后,主机2发出报警信号,主机2的硬盘数据和报警信号通过网络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开闭所、变电站以及工厂、机关、学校等供配电及自动控制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 所示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说明
1、红外测温探头,2、主机,11、底座,12、测温模块,13、固定底座,14、滑动底座,15、链接球头,16、涨栓,17、链接孔,18、连接插座,19、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万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莱芜万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6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