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的制备方法及复合补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7336.7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8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燕欢;王辉;吴丁财;胡民辉;黄榕康;周铭洪;过文泰;杨梓锋;秦秀森;钟清华;罗坚;初丽丽;叶新梅;郭学峰;吴小剑;兰平;汪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48 | 分类号: | A61L27/48;A61L2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张柳;杨钊霞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多巴胺 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的制备方法及复合补片与应用。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利用次氯酸钠可快速将聚多巴胺膜从聚丙烯上脱落下来且聚丙烯补片密度小于饱和盐水溶液的原理,从纳米尺度上将单层复合补片分成两面,一面是聚丙烯/聚多巴胺膜面,有效防止复合补片与腹腔内的器官粘连,另一面是聚多巴胺纳米膜脱落后暴露的聚丙烯面,该面与腹膜内接触,增加腹壁张力,可减少移位的风险,结构更加合理,能够同时满足腹膜内和腹腔内的要求。同时所述制备方法不涉及多种复合材料堆叠复合,所得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厚度从宏观上保持了纯PP补片的厚度,使补片较为轻薄,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自补片材料应用于疝修补术之后,腹壁疝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也降低。用于腹腔内修补的补片应该满足两面性的要求,一面具有粘附效果,与腹膜内紧密贴合,减少移位风险;另外一面是具有防粘连效果的,与腹腔内的器官不粘连,减少肠梗阻以及肠瘘等风险。然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腹腔内补片多数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制作工艺复杂,并且双面补片几乎都是三明治结构,导致补片厚度增加,可能带来不舒适感。
目前多数防粘连材料是基于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研发的。聚丙烯补片是由聚丙烯纤维编织而成的、具有单层网状结构的补片,是目前最常用的腹壁缺损修补材料。其具有轻量、异物感轻、张力强度高、耐化学物质侵蚀、促进机体成纤维细胞长入以及肉芽组织整合好等优点,因此可以降低补片感染、移位的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单纯的PP网片补片表面粗糙,用于腹腔内修补时存在脏器粘连、肠梗阻以及肠瘘等风险,其次,进行大的腹壁缺损修补,后期的疤痕收缩会造成网片扭曲,并可能刺激并损伤周围组织,引起感染及皮肤窦道形成。
为克服单纯PP网片的上述缺陷,研究者利用多巴胺的黏附性,将多巴胺氧化聚合形成聚多巴胺的同时包被在聚丙烯网片表面,形成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优异的防粘连效果,可安全地放置于腹膜腔内。但是,所得复合补片两面皆被聚多巴胺包被,即所得的复合补片两面皆具有防粘连的特性,存在易移位的风险,临床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急需寻求一种一面有助于粘连腹膜、另一面具有防粘连效果的单层双面结构的聚丙烯复合补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的制备方法,利用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单层双面结构的的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使得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两面具有不同的特性,结构更加合理,分别满足腹膜内和腹腔内的要求,同时保持补片厚度几乎不变,是一种全新的医用腹外疝修复材料,且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腹壁缺损的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所述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具有单面防粘连、轻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用。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补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配置5-20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随后加入盐酸多巴胺,配制成盐酸多巴胺浓度为0.5-2.8g/L的溶液,往上述溶液中加入聚丙烯网片,在10-40℃空气氛围下搅拌反应10-72h后取出,冲洗并干燥,得到聚丙烯/聚多巴胺复合网片材料;
步骤S2:配置密度大于水的饱和盐水溶液,随后,往饱和盐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配制成体积浓度为0.1%-99%的次氯酸钠-饱和盐水溶液;或者在次氯酸钠中加入盐并使盐在次氯酸钠中达到饱和状态,配制体积浓度为0.1%-99%次氯酸钠-饱和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7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