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7354.5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6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超;李洪刚;张愉;张永华;李娟;李明;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梅恒;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自动 汽车 插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包括公端插件和母端插件,其中所述第一凸形槽内设置有锁止片,所述锁止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端设有两个第三卡勾,所述主体于所述第三卡勾的两侧凸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卡勾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凸形槽内,两个所述第三凸块分别间隙配合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对插件内端子的自动锁止,端子固定可靠性得以提升,且能够防止遗忘锁止片对端子进行锁止这一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插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
背景技术
汽车线束插件是电流传递的过渡结构,插件结构设计及固定可靠性对线束安全至关重要。
线束插件在生产线装配,插件的规范可靠装配有利于线束插件功能正常实施,否则易导致各类接触不良等故障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对插件内端子的自动锁止,端子固定可靠性提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包括公端插件和母端插件,其中:
所述母端插件的顶面凸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支撑块固定于所述连接块的中部,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连接块于所述第一通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凸块;
所述公端插件的顶面凸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侧面凹设有第一凸形槽,所述第一凸形槽底面凸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面向所述母端插件的一侧形成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第一凸形槽内设有可弹性往复横移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一凸形槽内,所述卡接件于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凸形槽的铰接点的面向所述母端插件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凸块,所述卡接件于背向所述母端插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的外壁面上凸设有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凸形槽的底壁上凹设有第二凸形槽,所述第二凸形槽的两侧均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端子安装孔连通;
所述第一凸形槽内设置有锁止片,所述锁止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底端设有两个第三卡勾,所述主体于所述第三卡勾的两侧凸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卡勾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凸形槽内,两个所述第三凸块分别间隙配合于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凸台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形成导向配合的第三导向斜面。
如上所述的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二通槽。
如上所述的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卡接件于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凸形槽的铰接点的面向所述母端插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卡勾。
如上所述的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凸形槽的两侧侧面均凹设有第三凹槽,所述安装座的顶面凹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的交界处设有第四凸块;
所述卡接件包括回形块,所述回形块两端通过圆柱凸台滚动滑设于第三凹槽内,所述回形块的通孔穿过所述第四凸块,所述回形块与所述第三凹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卡勾设置于所述回形块的背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端子自动锁止的汽车线束插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形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内滑动设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杆与所述第五凹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对插件内端子的自动锁止,端子固定可靠性得以提升,且能够防止遗忘锁止片对端子进行锁止这一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7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