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流保护电路及其自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49141.6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4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郑绪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8 | 分类号: | H02H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电路 及其 自检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及其自检方法,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保护电路、微控制单元和注入信号电路,其中,保护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和比较电路,采样电路用于连接负载并检测负载上的采样电流;比较电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比较电路在负载过流时产生过流信号;微控制单元的保护引脚与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以接收过流信号;注入信号电路的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接口,另一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注入信号电路用于向保护电路注入过流测试信号。本发明提供的过流保护电路,在微控制单元上设置输入输出接口并连接注入信号电路,通过检测输出是否正常来验证保护电路是否良好,以对保护电路进行自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流保护电路、一种过流保护电路的自检方法、一种微控制单元、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常规过电流硬件保护电路,没有自检电路,如果出现硬件保护电路失效,则存在一定风险,如当发生硬件过电流时,特别是在汽车电路中,硬件保护功能缺失,存在烧毁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过流保护电路的自检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微控制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保护电路、微控制单元和注入信号电路,其中,保护电路包括采样电路和比较电路,采样电路用于连接负载并检测负载上的采样电流;比较电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比较电路在负载过流时产生过流信号;微控制单元的保护引脚与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相连,以接收过流信号;注入信号电路的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接口,另一端与采样电路的输出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注入信号电路用于向保护电路注入过流测试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过流保护电路,在微控制单元上设置输入输出接口并连接注入信号电路,可将过流测试信号注入保护电路中,若保护电路正常运行,则微控制单元将经保护引脚收到过流信号,从而通过检测输出是否正常来验证保护电路是否良好,使得过流保护电路具备自检功能,可以在运行前(例如在电动汽车的功能电路上电前)对保护电路进行自检,确保硬件保护功能可靠,避免了烧毁风险。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过流保护电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采样电路包括采样电阻,采样电阻的第一端接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以将采样电流转换为采样电平;注入信号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输入输出接口相连,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采样电阻的第二端直接或间接相连,过流测试信号为输入输出接口输出的高电平。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采样电路包括第一端接地、第二端接负载的采样电阻,负载与采样电阻串联,因而电流相等,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即电平差值)就等于采样电流与采样电阻的阻值之乘积,从而将负载的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也就是将采样电流转换为采样电平,以输入比较电路中。当负载没有被启动时,由于没有电流流过采样电阻,采样电平极低,比较电路不会输出过流信号。注入信号电路包括串联在输入输出接口和采样电阻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当运行自检功能时,输入输出接口配置为输出模式,输出一个高电平,并在第一分压电阻和采样电阻之间分配,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可以提高采样电阻输出的采样电平,以触发保护电路动作,只要有一个电路部分异常,保护引脚就将检测不到过流信号,故保护引脚若能检测到过流信号,则可以验证保护电路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9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