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49312.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8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66;H01R13/703;H01R24/38;H01R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转换 连接器 | ||
1.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A(4)和插座壳体B(6),插座壳体A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卡钉(2),卡钉(2)通过翻铆固定在插座壳体A上,插座壳体A内安装有短路绝缘体部件A(5);插座壳体B内安装有浮动绝缘体部件(7)、弹簧(8)、垫片(9)、卡簧(10)、短路绝缘体部件B(11);插座壳体A与插座壳体B通过螺钉固定,同时将短路绝缘体部件A定位;垫片(9)设置于弹簧和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弹簧(8)的一端连接有顶杆(19),另一端与垫片(9)接触,防止弹簧端面直接与短路绝缘体部件B接触;卡簧(10)将短路绝缘体部件B固定在插座壳体B上;
所述的插头包括挡圈(12)、连接螺帽(13)、插头壳体(14),挡圈(12)将插头壳体(14)和连接螺帽(13)固定在一起,连接螺帽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卡钉孔(34),该卡钉孔(34)用于与卡钉(2)连接,卡钉(2)与卡钉孔(34)配合后将插头固定在插座内;插头壳体的密封面(35)与设置于插座壳体A内的胶圈(3)挤压后实现防水;插座壳体B中的浮动绝缘体部件(7)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使得顶杆(19)与插头壳体的接触面(33)实现接触,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头壳体的作用下实现定位;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A包括绝缘体Ⅰ(15)、绝缘体Ⅱ(16)、第一插针(17)和第一短路板(18);
所述的浮动绝缘体部件(7)包括顶杆(19)、O形圈(20)、固定螺母(21)、绝缘体Ⅲ(22)、绝缘体Ⅳ(23)、单头插孔(24)、双头插孔(25)、第二短路板(26),其中,单头插孔有m个,分别安装于1、2、3、4、5、……、m孔位处,双头插孔有n个,分别安装于A、B、C、D、……、n孔位处;单头插孔每两个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二短路板上;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B包括短插针(27)、第三短路板(28)、长插针(29)、绝缘体Ⅴ(30)、绝缘体Ⅵ(31),其中,短插针(27)有m个,分别与1、2、3、4、5、……、m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长插针(29)有n个,分别与A、B、C、D、……、n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每两个相邻的短插针和长插针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三短路板上;
所述的第一插针(17)有n个,分别与A、B、C、D、……、n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第一插针每两个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一短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钉孔(34)的个数与卡钉(2)的个数相等,且多个卡钉(2)绕插座壳体A的圆周均布,多个卡钉孔(34)绕连接螺帽的圆周均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钉孔(34)和卡钉(2)的个数均为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顶杆(19)与固定螺母(21)之间为螺纹连接,将绝缘体Ⅲ(22)与绝缘体Ⅳ(23)轴向压紧,同时实现所有单头插孔和双头插孔及第二短路板的固定;O形圈(20)安装在顶杆(19)的环槽内,在测试状态时该O形圈与插座壳体A挤压实现防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m=8,n=4,8个单头插孔分别安装于1、2、3、4、5、6、7、8孔位处,4个双头插孔分别安装于A、B、C、D孔位处;8个短插针(27)分别与1、2、3、4、5、6、7、8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4个长插针(29)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4个第一插针(17)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短路板(18)有两个,分别记为第一短路板Ⅰ和第一短路板Ⅱ,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焊接于第一短路板Ⅰ上,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焊接于第一短路板Ⅱ上,使得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短路,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短路;绝缘体Ⅰ(15)与绝缘体Ⅱ(16)粘接后实现第一插针(17)、第一短路板(18)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493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