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2060.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10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查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 支撑层 扩散片 面光源 荧光膜 透明胶膜层 出光效果 混光效果 光面 发光面 透过率 光效 混光 减薄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面光源,具有一发光面;荧光膜,覆于所述面光源的发光面;支撑层,设于所述荧光膜上,所述支撑层为透明胶膜层;扩散片,覆于所述支撑层上。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在保证较高的光效的前提下,减少背光模组中扩散片的层数,增加了光线的透过率,从而实现了较好的混光效果和高效的出光效果实现均匀混光和减薄背光模组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领域,具体为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Mini-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的LED。Mini-LED由于其高亮、柔性、低功耗、轻薄以及可以制作窄边框样品等诸多优势受到诸多厂商的广泛关注。
Mini-LED在组装背光模组时,需要满足混光均匀以及尽可能高的光效特性。混光均匀性即要求Mini-LED在使用单张扩散片时,具有一定的混光距离;或采用多张扩散片相互叠加的方式进行混光。如图1所示,现有的背光模组9在使用单张扩散片90时,利用垫高柱91和空气层92来作为支撑层93以增加混光距离。但是,混光距离的存在给Mini-LED背光源的实际量产带来较大的挑战,会造成良率偏低,不利于其成本降低。详细来讲,如图2所示,图2为采用图1混光方式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背光模组9中无法加入图1所示的垫高柱91的结构,导致面光源94和扩散片90间存在一镂空间隙,但是扩散片90由于重力或振荡等因素导致膜片松动或者脱落,造成镂空间隙改变,导致miniLED的混光不均。因此,对于采用单张扩散片90并预留一定混光距离的混光方式,在组装背光模组9过程中,由于框胶8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信赖性也存在较大的风险,而采用多张扩散膜片的混光方式会降低Mini-LED的光效。如何在保证光效和混光效果的前提下实现Mini-LED背光模组的可行性,成为Mini-LED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通过透明胶膜层来增加混光距离,以代替垫高柱和空气层,从而使扩散片在背光模组中具有支撑,在保证较高的光效的前提下,减少背光模组中扩散片的层数,实现均匀混光和减薄背光模组的目的。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面光源,具有一发光面;一荧光膜,覆于所述面光源的发光面;一支撑层,设于所述荧光膜上,所述支撑层为透明胶膜层;一扩散片,覆于所述支撑层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胶膜层的厚度为d,
d=d1(n22-n12sin2α)0.5/(n02-n12sin2α)0.5;
其中d1为所述支撑层为空气层时所需的厚度,n0为所述空气层的折射率,n1为所述荧光膜的折射率,n2为所述透明胶膜层的折射率,α为光线从所述荧光膜进入所述支撑层的入射角。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荧光膜的折射率为1.1-1.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光源包括基板,其中一表面具有多个金属走线;以及若干芯片,设于所述基板上且对应的连接于所述金属走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面光源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覆于所述基板的具有金属走线的所述其中一表面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所用的反光材料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酯树脂、白油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2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