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离子交换膜成膜方法及由其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2905.7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9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素力;马文佳;孙公权;李焕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71/26;B01D67/00;B01J39/19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离子 交换 膜成膜 方法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离子交换膜的成膜方法,1)配置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2)将板状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垂直放入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中,电极的板面平行相对或相向放置,进行电沉积,于工作电极上制得一含溶剂阳离子交换膜;3)将工作电极上的阳离子交换膜烘干后,将工作电极浸泡于水中10分钟以上,将所得阳离子交换膜从工作电极上剥离;4)将剥离的阳离子交换膜置于0.01‑2M酸溶液中,浸泡处理24小时以上,再利用水浸泡并超声处理1小时以上,重复上述酸、水浸泡过程2‑5次;烘干后获得阳离子交换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涉及膜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阳离子交换膜是一种离子聚合物的半透膜,可装配成电渗析器用于苦咸水的淡化和盐溶液的浓缩。也可应用于甘油、聚乙二醇的除盐。此外,可设计用于质子传导隔绝氧或氢,主要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组(MEA)。
均相阳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通常包括熔融挤出流延成膜工艺和溶液浇铸流延成膜工艺。
熔融挤出流延成膜工艺具有厚度均匀,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系列阳离子交换膜即是采用这一工艺。该工艺对工艺条件和成膜设备要求很高,且仅适合热塑性阳离子聚合物,不适合具有芳香结构的阳离子聚合物,如磺化聚芳醚酮、磺化聚芳醚砜、磺化聚酰亚胺、磺化聚苯乙烯、磺化聚苯醚。
溶液浇铸流延成膜工艺是指在将树脂溶液在平面基底上浇铸刮平,经溶液挥发后加热成膜的工艺。成膜工艺包括溶液配制、流延成膜和溶剂挥发三个步骤。该方法适合大多数的阳离子聚合物,但该方法需要对蒸发的溶剂进行回收,否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增强阳离子交换膜是为提高膜强度和稳定性开发的基于多孔支撑材料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新型复合膜。制备复合膜工艺包括层压法,浸渍法和喷涂法。
层压法是将熔融挤出流延法制得的阳离子交换膜热压到多孔支撑层上,再通过涂布、浸渍或喷涂等工艺向多孔支撑材料内部填充阳离子交换树脂,因此该工艺对工艺条件和成膜设备要求很高,且仅适合热塑性阳离子聚合物。喷涂法需要在多孔支撑材料两侧反复多次喷涂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成膜效率低;浸渍法受重力影响全氟磺酸溶液堆积在膜的低点,制备的复合膜通常存在厚度不均的问题,且为获得理想的厚度需要经过反复浸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传统阳离子交换膜制备工艺的不足,采用电沉积。用电沉积法制备阳离子交换膜,通过控制电流或电压,配合溶液组分、电极在溶液中的浸润面积、电极距离和沉积时间调变,制备不同厚度的阳离子交换膜。
一种阳离子交换膜的成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置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
2)将板状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垂直放入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中,板面平行相对或相向放置,进行电沉积,于工作电极上制得一含少量溶剂的阳离子交换膜。该方法能够实现在浸渍于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的电极表面原位成膜;
3)将工作电极上的阳离子交换膜烘干后将工作电极浸泡于水中 10分钟以上,将所得阳离子交换膜从工作电极上剥离。该方法仅需蒸发少量的溶剂获得干膜,与溶液浇铸流延成膜工艺、浸渍工艺和喷涂工艺相比,大大减少了挥发溶剂的回收成本;
4)将剥离的阳离子交换膜置于0.01-2M酸溶液中,浸泡处理24 小时以上,再利用水浸泡并超声处理1小时以上,重复上述酸、水浸泡过程2-5次;烘干后获得阳离子交换膜。
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全氟磺酸树脂、全氟磺酰亚胺磺酸树脂、部分含氟磺酸树脂、部分含氟磺酰亚胺磺酸树脂、磺化聚芳醚酮、磺化聚芳醚砜、磺化聚酰亚胺、磺化聚苯乙烯、磺化聚苯醚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溶液的质量固含量为1-25%。本发明可以对成本高的Nafion系列膜进行回收利用,首先将Nafion系列膜溶解,再利用电沉积方法成膜,从而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2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转盘式丝网印刷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蒸箱开关门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