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4126.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扬昭;胡天庆;曹兆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G09G3/32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异形显示面板包括:缺口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若干显示像素,位于显示区内;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三种信号线分别对应驱动三个显示区内的显示像素,第三信号线包括第三信号线甲和第三信号线乙;信号连接线,信号连接线与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甲分别相连接;阻容平衡模块,与信号线构成电容或与信号线相连接,以增加信号线上的阻抗,其中,至少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乙中任一对应设置阻容平衡模块。通过本发明,能够减小显示面板上不同信号线之间的阻抗差异,提升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随着人们对视觉效果要求的提高,窄边框化已成为显示屏的主流趋势,受限于现有集成电路芯片、软性电路板焊接、信号线路等的制程工艺影响,显示屏的边框仍然比较宽。
为了提升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不断压缩边框,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异形显示面板,也即在常规显示面板上切割出缺口,形成缺口区,通过该缺口区避让出的空间设置听筒、摄像头等功能模块,而不需要将这些模块设置于边框,从而有利于边框窄化,提升屏占比。对于异形显示面板,如何提升显示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品质,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信号线的走线方式与阻容平衡模块相结合,能够减小显示面板上不同信号线之间的阻抗差异,提升显示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显示面板。
该异形显示面板包括缺口区;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缺口区的两侧,第三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缺口区一侧且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均连通,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若干显示像素,位于显示区内;信号线,信号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第一信号线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区内的显示像素,第二信号线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内的显示像素,第三信号线用于驱动第三显示区内的显示像素,第三信号线包括第三信号线甲和第三信号线乙;信号连接线,信号连接线与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甲分别相连接;阻容平衡模块,与信号线构成电容或与信号线相连接,以增加信号线上的阻抗,其中,至少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乙中任一对应设置阻容平衡模块。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针对设置缺口区而不能正常走线以接收驱动信号的信号线,也即第一信号线,通过信号连接线和不经过缺口区的信号线,也即第三信号线甲接收驱动信号,能够减少缺口区处边框区的绕线,同时,该种连接方式使得该第一信号线和该第三信号线甲上的阻抗大于其他信号线,包括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乙上的阻抗,而通过至少向第二信号线或第三信号线乙对应设置阻容平衡模块,增大第二信号线或第三信号线乙上的阻抗,减小异形显示面板上信号线之间阻抗的差异,减小由于阻抗差异引起的显示不均匀,提升异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形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异形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