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4520.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1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平;刘一;陈钰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林天福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井式 水力 大坝 水工建筑物 建设成本 狭窄河道 下游河道 上游 鱼群 浮力 河道 运送 建造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鱼结构,尤其是公开了一种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结构简凑,建设成本低廉的建于狭窄河道上的拦河大坝。所述的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包括拦河大坝本体,所述的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还包括浮水运鱼系统,位于所述拦河大坝本体下游河道中的鱼群通过所述的浮水运鱼系统,在上游输入水流浮力的配合下运送至所述拦河大坝本体上游侧的河道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鱼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鱼道是供鱼类洄游的通道。用通俗的语言形容即是,某些鱼类有从河流下游迁移至河流上游产卵的习性,当河流由于人类原因如修建了挡水坝截断了河流后,鱼类向上游洄游的通道就遭到了破坏,为了保护鱼类的习性,需要穿越挡水坝修建人工水槽作为鱼类洄游的通道,即称为鱼道。水流从上游进入鱼道,从下游流出鱼道,但鱼类从下游进入鱼道,从上游游出鱼道,由此称鱼道上游取水口为鱼道出口,鱼道下游出水口为鱼道进口。
为实现过鱼的目的,鱼道通常需满足以下要求:1、鱼道出口需要能够适应挡水坝上游水位变幅,在任何水位下,鱼道出口均能长期保持一定下泄水量;2、鱼道内的水深要求,鱼道内需要始终保持1.0~1.5m水深;3、鱼道内的流速要求,为了使鱼类能够沿鱼道向上游洄游,鱼道内的水流流速要小于鱼类洄游的速度,这就要求鱼道需要保持一个较缓且稳定的坡度。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目前工程中常采用以下两种鱼道布置方案:
第一种方案为,将鱼道出口布置于挡水坝上游,在水位变幅区沿高程同时设计多个鱼道出口,对每个出口均采用1道平板闸门控制,同时再设置穿坝渠道、下游渠道与下游河道相接。该结构的特征在于:1、鱼道出口均布置于挡水坝上游;2、在上游水位变幅区内,沿高程布置了多个出口,各鱼道出口在高程上相互衔接,每个出口均布置了1道平板钢闸门控制下泄水流;3、鱼道出口通过穿坝渠道和下游渠道与下游河床相接。该结构的主要缺点在于:1、鱼道出口均布置于上游,要满足上游水位变幅运行及鱼道内流速要求,鱼道出口的长度较长,相应的开挖量或混凝土工程量较大;2、挡水坝下游采用下游渠道与下游河床相接,要满足鱼道内流速要求,下游渠道需要采用较缓的坡度,当挡水坝上、下游水位差较大时,下游渠道的长度较长,相应的开挖量或混凝土工程量较大。
第二种方案,将鱼道出口与挡水坝结合布置,并在水位变幅区沿挡水坝轴线依次设置多个鱼道出口,对每个出口采用1道平板闸门控制。该结构的特征在于:1、鱼道出口与挡水坝结合布置,各鱼道出口水平方向上沿挡水坝轴线依次排开,高程方向上相互衔接,相邻鱼道出口通过下游的衔接渠道相连;2、最低一级鱼道出口通过下游渠道与下游河床相接。该结构的主要缺点在于:1、鱼道出口与挡水坝结合布置,上游需要沿坝轴线设置多个鱼道出口,不能适用于狭窄河谷即坝体长度较小的挡水坝;2、挡水坝下游采用下游渠道与下游河床相接,要满足鱼道内流速要求,下游渠道需要采用较缓的坡度,当挡水坝上、下游水位差较大时,下游渠道的长度仍然较长,相应的开挖量或混凝土工程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凑,建设成本低廉的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包括拦河大坝本体,所述的水力竖井式过鱼结构还包括浮水运鱼系统,位于所述拦河大坝本体下游侧河道中的鱼群通过所述的浮水运鱼系统,在上游输入水流浮力的配合下运送至所述拦河大坝本体上游侧的河道中。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浮水运鱼系统包括鱼闸结构和运鱼浮排,所述的鱼闸结构包括运鱼竖井,在所述的运鱼浮排上设置有容纳腔,
布置在所述拦河大坝本体内的鱼闸结构通过所述运鱼竖井的上游端可关闭的与拦河大坝本体上游侧的河道连通,通过所述运鱼竖井的下游端可关闭的与拦河大坝本体下游侧的河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4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升式鱼道结构
- 下一篇: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