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光吸收功能并耐溶剂开裂的透明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5415.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1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琼;陈晓敏;黄瑞杰;姜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33/12;C08L25/06;C08K9/10;C08K3/22;C08K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朱朦琪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光吸收 功能 溶剂 开裂 透明 聚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光吸收功能并耐溶剂开裂的透明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
(1)对市售纳米氧化锌表面进行预处理:在浓度为20g/L的200mL纳米氧化锌悬浮液中加入0.1g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下搅拌8小时后,继续在100℃下搅拌4小时,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乙醇离心纯化,转速为4000转/分钟,单次时间为15分钟,次数为3次,得到产物在30℃下真空干燥25小时,即得到表面预改性的氧化锌粉末;
(2)纳米氧化锌表面纳米银包覆:将20g上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和0.1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水中,超声混合,通2~4小时氮气后,加入硝酸银溶液20mL,20mM,在室温下剧烈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就得到浓度为5g/L的纳米银修饰改性的核壳结构ZnO-Ag悬浮液;
(3)多重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制备:将1L浓度为5g/L的ZnO@Ag悬浮液与0.5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1L V乙醇与V水=1:1的乙醇/水溶液,通2~4小时氮气后,加入含15mg 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引发剂的1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立即加热回流,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20-30小时,搅拌转速为150rpm,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冷冻干燥24h后得到多重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1;
(4)聚酯材料的制备:将96.5wt%聚酯树脂2400、3wt%自制多重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1和0.5wt%抗氧剂1010进行混料处理,形成混合物料,再进行熔融挤出处理,熔融挤出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温度为230-260℃,主机转数为450RPM,真空度为0.05MPa。
2.一种具有光吸收功能并耐溶剂开裂的透明聚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
(1)对市售纳米氧化锌表面进行预处理:在浓度为20g/L的200mL纳米氧化锌悬浮液中加入0.1g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室温下搅拌8小时后,继续在100℃下搅拌4小时,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进行乙醇离心纯化,转速为4000转/分钟,单次时间为15分钟,次数为3次,得到产物在30℃下真空干燥25小时,即得到表面预改性的氧化锌粉末;
(2)纳米氧化锌表面纳米银包覆:将20g上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和0.1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水中,超声混合,通2~4小时氮气后,加入硝酸银溶液20mL,35mM,在室温下剧烈搅拌48小时,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就得到浓度为5g/L的纳米银修饰改性的核壳结构ZnO@Ag悬浮液;
(3)多重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制备:将1L浓度为5g/L的ZnO@Ag悬浮液与0.5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1L V乙醇与V水=1:1的乙醇/水溶液,通2~4小时氮气后,加入含15mg 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引发剂的10mL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立即加热回流,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20-30小时,搅拌转速为150rpm,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冷冻干燥24h后得到多重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2;
(4)聚酯材料的制备:将96.5wt%聚酯树脂2400、3wt%自制多重核壳结构的纳米氧化锌/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粒子2和0.5wt%抗氧剂1010进行混料处理,形成混合物料,再进行熔融挤出处理,熔融挤出处理的工艺条件为:温度为230-260℃,主机转数为450RPM,真空度为0.0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广核俊尔(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54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