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加热组件和电子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5798.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7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沈茂盛;简志宏;吴鹏;方日波;周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文渊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烟 加热机构 控制组件 加热缸 非接触式加热 电子烟壳体 电池单元 电磁信号 控制线圈 无线充电 体内 加热功能 加热效率 能量损失 重复利用 发射 最小化 加热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组件和电子烟。电子烟包括电子烟壳体,以及设置在电子烟壳体内的加热缸、加热机构、线圈、控制组件和电池单元;其中,加热缸安装在电子烟壳体的内侧,加热机构固定在加热缸的腔体内;线圈与控制组件连接,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线圈发射第一电磁信号以对加热机构进行加热,还用于控制线圈接收外部发射的第二电磁信号以为电池单元进行无线充电,电子烟实现了对线圈资源的重复利用,可基于一个线圈就能实现加热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减少了线圈的数量,缩小了产品的体积,同时也能实现能量损失最小化的效果,提高了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组件和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一般,电子烟中的非接触式加热组件,结构上需要大面积的导热丝网、保温棉层、加热座,固定装置,组装十分比较复杂,并且透过导热丝网加热壳体,然后才加热雾化器中的烟油,中间存在多级能量传递,加热速度慢,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组件和电子烟,可提高加热效率且能实现非接触加热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
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组件,用于为电子烟进行无线充电和加热,所述组件包括:
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子烟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吸食状态和充电状态;
调谐收发电路,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发射第一电磁信号,或,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接收外部设备发射的第二电磁信号,所述第一电磁信号和所述第二电磁信号的频率不同;
加热机构,与所述调谐收发电路间隔设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磁信号以产生涡流生成热量以为所述电子烟加热;及
充电电路,与所述调谐收发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磁信号以为所述电子烟中的电池单元进行无线充电。
上述实施例中的非接触式加热组件,检测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电子烟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或第二控制信号,调谐收发电路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发射第一电磁信号,或,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并接收第二电磁信号;加热机构接收所述第一电磁信号以产生涡流生成热量以为所述电子烟加热,充电电路接收所述第二电磁信号以为所述电子烟中的电池单元进行无线充电,基于该组件能够实现非接触加热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同时也能实现能量损失最小化的效果,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
气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烟内的气流信息;
在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烟的充电信息;
控制器,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气流信息和所述充电信息确定所述工作状态,当所述电子烟处于吸食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当所述电子烟处于充电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谐收发电路包括:开关单元、第一调谐单元、第二调谐单元和线圈;所述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第一调谐单元、第二调谐单元、线圈连接,其中,
所述开关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一调谐单元导通连接,所述第一调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线圈发射所述第一电磁信号;
所述开关单元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与所述第二调谐单元导通连接,所述第二调谐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线圈接收所述第二电磁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开关单元、第一调谐单元、第二调谐单元、充电电路均设置在所述电子烟的电路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5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