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6001.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D7/00;F28F1/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陕芳芳;罗满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包括芯体和壳体,芯体包括两个集流部件和扁管部件;扁管部件包括第一、第二扁管组,两者均包括多个扁管,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第二集流部件;壳体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第二集流部件固接,扁管部件位于壳体内,壳体和芯体之间形成冷却液流动空间;第二集流部件的集流腔具有两个以上并列布置且相互连通的集流流道;第一集流部件包括第一、第二集流部,两个集流部之间设有隔板;第一扁管组的每个扁管与第一集流部的集流腔连通;第二扁管组的每个扁管与第二集流部的集流腔连通;第一集流部的集流腔通过第一扁管组、第二集流部件的集流腔、第二扁管组与第二集流部的集流腔连通。该换热装置的承压能力较高,且结构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车用空调系统选用环保制冷剂成为行业内发展趋势,其中,CO2作为制冷剂,具有价格低廉和环保等优势,可以替代一般制冷剂。
采用CO2作为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其工作压力较高,一般需要增加换热装置的零部件厚度来增强换热装置的耐压强度,但换热装置的重量也随之增加,尺寸也随之增大也给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布局增加难度。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在满足换热需求的基础上,耐压性高且结构紧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承压能力较高,且结构紧凑。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芯体和壳体,所述芯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部件和第二集流部件,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和所述第二集流部件之间设有扁管部件;
所述扁管部件包括第一扁管组和第二扁管组,所述第一扁管组和所述第二扁管组均包括多个扁管,每个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和所述第二集流部件;
所述壳体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和所述第二集流部件固接,所述扁管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和所述芯体之间形成冷却液流动空间;
所述第二集流部件具有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部件的集流腔具有两个以上并列布置且相互连通的集流流道,所述第二集流部件的集流流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集流部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具有集流腔,所述第一集流部件包括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和所述第二集流部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第一扁管组的每个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部的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二扁管组的每个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的集流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部的集流腔通过所述第一扁管组、所述第二集流部件的集流腔、所述第二扁管组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的集流腔连通。
由于在换热装置中,将第二集流部件的集流腔设计为两个以上并列布置且相互连通的集流流道的形式,将第一集流部件设计为包括两个并列布置且相互不连通的集流部的形式,这样,形成各集流流道的壁部用于承担压力,对于同样尺寸的集流部件而言,能够提高承压能力,并且第一集流部通过第一扁管组、第二集流部件、第二扁管组与第二集流部连通,可以提高CO2的流程,从而有助于提高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换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换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具体实施例中扁管部件与集流部件连接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换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换热装置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标记制冷剂流动方向;
图6A为图1所示换热装置的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标记冷却液流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6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微服务架构下的精确回归测试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