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千伏规划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的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7923.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9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姚艳;许家玉;翁秉宇;操瑞发;汪雅静;金迪;张志刚;豆书亮;马益平;潘福荣;严浩军;宋文新;魏明;裴传逊;郭高鹏;方建迪;卿华;崔勤越;黄森炯;任娇蓉;叶晨;江昊;康家乐;余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46;H02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涛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 电网 规划 评估 能力评估模型 分布式电源 区域分布式 配电网 大小信息 电网参数 电网潮流 电网负荷 情景模式 有效分析 运行方式 资源总量 安全标准 网架 分析 预测 协调 制定 | ||
1.一种10千伏规划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10千伏规划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模型;
S2:开展区域分布式光伏资源总量评估,预测规划年分布式光伏发展水平;
S3:确定规划年电网网架及运行方式,确定电网负荷位置、容量大小及分布式光伏的位置、容量大小信息,在电网仿真软件中建模分析电网潮流;
S4:不同情景模式时,分析10千伏规划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
S5:根据步骤S4得到的分析结果,针对性制定措施,提高电网消纳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电网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模型,包括: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承载能力模型C1,电网本地最大消纳容量模型C2;其中,
模型C1是: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角度出发,确定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后配电网安全标准、约束条件、电网参数及电网参数计算方法,按照约束条件,分析光伏接入后电网参数;
模型C2是电网本地最大消纳容量,即光伏出力可以在本地就近消纳的最大能力,满足潮流不倒送至220千伏电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D1:主变最大负载能力;
D2:线路最大负载能力;
D3:接入点电压在规定的最大和最小值范围内;
D4:接入点电压不平衡在规定范围以内;
D5:接入点谐波在规定范围以内;
D6:系统短路电流不超过规定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参数包括:电网各节点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谐波、短路电流水平、线路负载率和主变最大负载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A1、电压偏差:
电压偏差(%)=(实际电压-ε额定电压)/额定电压×100%;
A2、电压不平衡:
式中:εU1表示三相电压的正序电压不平衡度,单位为百分比;εU2表示三相电压的负序电压不平衡度,单位为百分比;U1表示三相电压的正序分量方均方根,单位为伏(V);U2表示三相电压的负序分量方均方根,单位为伏(V);U0表示三相电压的零序分量方均方根,单位为伏(V);
A3、谐波:
第i个用户注入公共连接点的第h次谐波电流允许值为:
式中:Sk1表示公共连接点的实际最小短路容量,单位为MVA;Sk2表示基准短路容量,单位为MVA;Ihi表示第h次谐波电流允许值,单位为A;Si表示第i个用户的用电协议容量,单位为MVA;St表示公共连接点的系统供电设备容量,单位为MVA;α表示相位叠加系数;
A4、短路电流:
IK=IK1+IK2
式中:IK为分布式光伏接入后故障点最大短路电流,IK1为不考虑光伏电站接入时故障点最大短路电流,IK2为仅考虑光伏电站接入时分流至故障点最大短路电流,ES为配电系统等效主电源;ZS为主电源的等效阻抗;ZL1为不考虑光伏电站接入时线路等效阻抗;ZL2为所接光伏线路等效阻抗;ZLD1为光伏系统等效阻抗;IPV为光伏电站注入的电流;
A5、负载率,包括线路负载率和主变负载率,
线路负载率:
式中:TL表示线路负载率(%);PL表示线路最大输送功率;KL表示分布式光伏接入后最大出力;SL表示线路最小计算负荷;
主变负载率:
式中:TS表示主变负载率(%);PS表示主变额定功率;KS表示分布式光伏接入后最大出力;SS表示主变最小计算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79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发电与电网三相平衡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考虑光伏和储能的负荷恢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