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层多路径通信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8572.9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1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恪;吕亮;沈蒙;赵乙;谭崎;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803 | 分类号: | H04L12/803;H04L12/841;H04L29/06;H04L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发起 传输层 接受方 多路径传输 多路径通信 数据通信 预设方式 网络带宽资源 方法支持 负载均衡 接收数据 网络链路 网络协议 子流发送 可断开 应用层 子流 主机 通信 部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层多路径通信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网络协议的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部署MPTUP层;通过第一预设方式在连接发起方和连接接受方之间发起连接;连接发起方与连接接受方通过TCP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在连接发起方与连接接受方均支持MPTUP传输层多路径传输时,通过建立UDP子流发送和接收数据;连接发起方或连接接受方均可断开UDP子流;连接发起方或连接接受方停止MPTUP传输层多路径传输,以第二预设方式结束数据通信。该方法支持多路径传输,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实现网络链路负载均衡,可以在端主机不支持MPTUP时使用标准TCP进行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层多路径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带宽资源,实现网络链路负载均衡,提升网络传输的鲁棒性。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MPTCP)是应用最为广泛、关注程度最高的多路径通信方法之一。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在RTF 6824《TCP Extensions forMultipath Operation with Multiple Addresses》文档中提出了支持多路径操作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扩展MPTCP,用来支持传输层的多路径通信。在该方法中,端主机在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部署一个MPTCP层,用于支持传输层多路径通信;进行多路径通信时,首先建立主TCP连接,并通过三次握手过程中发送的报文所携带的TCP扩展字段交换身份认证所需信息,而后依次建立多条TCP子流。子流的建立、运行和拆除方式均与标准TCP相同,主流和每条子流都需要维护自己的发送窗口、拥塞窗口、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等。
MPTCP利用通信双方之间的多条路径,实现传输层的多路径通信,有效分散网络流量、充分利用网络带宽,有利于网络链路负载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单条路径失效带来的影响。MPTCP中的主流和子流都以TCP方式建立,主流和子流均需维护发送和接收窗口,子流的发送窗口滑动需要等待接收方确认,主流的发送窗口滑动需要等待所有子流发送窗口的滑动。而在实际场景中,不同子流所通过的物理路径通常有不同特征,比如手机在采用MPTCP通信时,一条子流通过WiFi传输,另一条子流通过3G/4G传输,WiFi链路的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简称RTT)通常远低于3G/4G链路。子流在不同物理路径上传输时,RTT的差异会导致数据包乱序。而另一方面,MPTCP向应用层提供的是有序传输服务。为保证有序传输,低延迟链路子流传输的数据包需要“等待”高延迟链路子流传输的数据包到达后才能交付给应用层,即存在队列头部阻塞(Head-of-LineBlocking)问题。
队列头部阻塞问题会导致很多问题。首先,RTT小的子流要等待RTT大的子流,导致带宽利用不充分,进而降低MPTCP整体数据吞吐率;其次,队列头部阻塞问题发生后,MPTCP向应用层交付的数据包具有突发性,极大降低用户体验。
针对MPTCP的上述弊端,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提出了网络层多路径通信库MPT。MPT在端主机的应用层之下、传输层之上增加了三个逻辑层,分别是TCP/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隧道层、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隧道层和MPT层,端主机发送的报文依次通过TCP/UDP隧道层、IP隧道层到达MPT层,MPT层从多条UDP链路中选择一条进行转发。在MPT中,子流以UDP方式建立,试图避免MPTCP中子流管理复杂的问题。然而,在MPT中,端主机发送的报文需要穿越新增的三个逻辑层,并进行多次封装,无疑会增加传输延迟,降低应用吞吐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85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