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C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9030.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7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宝;林明桂;冯茹;郭荷芹;肖勇;李莉;贾丽涛;侯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04 | 分类号: | B01J23/04;B01J23/10;C07C2/84;C07C11/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刘宝贤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烷 氧化 偶联制 base sub | ||
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C2烃催化剂是以氧化物AaOx为活性组分,在活性组分的基础上添加氧化物助剂BbOy,催化剂活性组分及助剂负载在载体S上,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aOx质量百分含量为0.5~5.0%,助剂BbOy的加入量为B:A金属摩尔比=1:5~1:50,其余为载体。本发明利用原子层沉积法将活性组分固载于载体表面,实现在低温下将甲烷高效转化为乙烯、乙烷等C2烃,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本发明结合低温纳米材料及载体支撑的优势,活性组分利用率高、反应温度低、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烷氧化偶联制C2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气制乙烯技术包括间接转化和直接转化两种路线。间接转化包括天然气经甲醇制乙烯技术(MTO)、费-托合成路线制乙烯技术(FTO)等;直接转化包括甲烷无氧脱氢技术(MDA)、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技术(OCM) 等。甲烷间接转化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先将甲烷经高温转化为合成气,再将合成气经一步或两步法合成乙烯。从能量角度看,间接转化需要将本应部分保留于产品的C-H键全部打断生成合成气,然后再在催化剂作用下重组得到烃类产品,造成能量上极大的浪费。甲烷直接转化由于过程简单而一直受到业界及学者的重视,其中无氧脱氢技术甲烷活化较为困难,反应往往需要1000℃以上高温,产物主要为芳烃及少量C2+烃;氧化偶联(OCM) 制乙烯反应温度较低,以重要工业原料乙烯为主要产物,工业前景较为广阔,一直处于普遍看好的技术路线。然而由于催化剂性能离工业化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尽管研究几十年,催化剂技术仍未出现较大的突破,因此高性能催化剂是OCM技术能否实现工业应用的核心问题。近十几年来,随着表征手段及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在催化剂组成(配方)及制备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反应过程仍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获得较高的CH4转化率。众所周知,高温容易导致甲烷及C2+烃深度氧化,导致C2+烃的选择性降低,影响目标产物收率;同时高温往往引起活性组分的流失、烧结及积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催化剂寿命。为此,科研工作者一直努力寻找低温高效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在获得高收率的同时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CN103118777A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模板法制备复合氧化物的纳米线催化剂,可使氧化偶联反应在低温下(550℃)高效进行。CN103350002A公开了一种催化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烷和乙烯的氧化物纳米棒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低至475℃时,甲烷转化率可达30%,但C2+烃选择性较低。据文献报道 (ChemCatChem 2013,5,146-149),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La2O3-CeO2纳米纤维,评价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材料在低至230℃的反应温度仍有活性,反应起活温度为520℃,C2+烃收率可达20%。纵观此类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最大的特征在于将传统以La2O3、MgO等氧化物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颗粒纳米化,通过调变金属氧化物微观纳米形态,可在低温甚至超低温下高效进行OCM反应,是目前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重点研发方向之一。但是此类催化剂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方面C2+烃收率仍偏低,深度氧化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载体的支撑分散,催化剂机械强度较差,在反应环境中纳米材料易于烧结、剥落、组分流失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