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59170.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8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29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避免 泥鳅 流失 稻鳅共养用 稻田 围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包括主杆和渔网,所述主杆的下方安装有副杆,且主杆通过转轴与副杆连接,并且副杆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脚杆,所述主杆的右侧设置有挂钩,且挂钩的外侧缠绕有绳索,所述渔网从上到下依次横向连接有第一横绳、第二横绳、第三横绳和第四横绳,且渔网的左右两边均纵向连接有纵绳,并且纵绳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套,所述第一横绳的顶部安装有浮漂,所述第四横绳的底部安装有铅坠。该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改变了以往的大坝防逃跑形式,节省时间和工作量,拆装简单,能够调节主杆间距大小,减掉横杆带来的重量,能够控制自身高度,防止发水,泥鳅逃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稻鳅共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追求资源的合理应用,人们改变了以往的种植水稻技术,也在水稻中养鱼、虾、鳖等水产品,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同时实现共生,共养的生态理念。泥鳅营养丰富,抗病强,繁殖快等特点,是稻田养殖的首选。
现在稻鳅共养技术一趋近成熟,实现了稻鳅同发展,但在稻田中人们还是通过大坝防止泥鳅逃跑,费时费力,且在大水中不能控制坝的高度防止泥鳅逃跑,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大坝防止泥鳅逃跑,费时费力,且在大水中不能控制坝的高度防止泥鳅逃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包括主杆和渔网,所述主杆的下方安装有副杆,且主杆通过转轴与副杆连接,并且副杆的内侧壁上安装有脚杆,所述主杆的右侧设置有挂钩,且挂钩的外侧缠绕有绳索,所述渔网从上到下依次横向连接有第一横绳、第二横绳、第三横绳和第四横绳,且渔网的左右两边均纵向连接有纵绳,并且纵绳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套,所述第一横绳的顶部安装有浮漂,所述第四横绳的底部安装有铅坠。
优选的,所述主杆的自身高度小于渔网的自身高度,且主杆的底部设置有槽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杆与副杆构成转动结构,且副杆的底部是锥型结构,并且副杆与脚杆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绳索在主杆上设置有4个,且主杆的纵截面为折线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铅坠和浮漂分别等间距分布在第四横绳的下方和第一横绳的上方,且第一横绳与浮漂为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渔网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套,且渔网单体之间通过连接套相互串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避免泥鳅流失稻鳅共养用稻田围堵装置,改变了以往的大坝防逃跑形式,节省时间和工作量,拆装简单,能够控制自身高度,防止涨水时泥鳅逃跑;
1.设置了主杆和副杆,主杆便于控制渔网的形态,支撑起渔网,脚杆、副杆和主杆控制渔网的着力点,使在水中能够站稳,且主杆上的挂钩方便了渔网的挂起,方便拆装;
2.设置了横绳和纵绳,为渔网提供着力点,便于渔网的张开,同时第一横绳为浮漂提供着力点,便于渔网浮起,同时第四渔网为铅坠提供着力点,便于渔网下沉,使得渔网能够浮起,浮漂就可以控制网的高度;
3.设置了连接套,方便了渔网与渔网的连接,也方便渔网的拆装,同时减少渔网接触处的空隙,避免与网重合,便于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渔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杆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渔网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1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