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59325.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廉玉波;凌和平;翟震;梅绍坤;吴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F16H6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挡 执行机构 变速箱 车辆 | ||
本申请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及车辆,该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选换挡轴、选挡驱动装置及换挡执行装置。本申请的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及车辆,选挡驱动装置驱动选换挡轴沿其轴向往复移动,以使得每一所述换挡组件能够处于可换挡状态或非可换挡状态。筒状丝杆与选换挡轴分别独立设置,通过筒状丝杆的内花键与选换挡轴上对应的外花键啮合实现选挡,即筒状丝杆也是选挡功能部件,选挡动作不需要额外增加选挡机构,有利于降低变速箱的成本及结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换挡电机、换挡丝杆、换挡丝套和换挡拨叉,换挡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柔性连轴器与换挡丝杆传动连接,换挡拨叉套装于换挡丝套上并通过圆销限位,换挡丝套套装于换挡丝杆上并与换挡丝杆构成丝杠连接副。
这种形式的选换挡执行机构,换挡丝杆直接充当换挡轴,直接连接换挡电机和换挡拨叉,换挡丝套与换挡拨叉装配为一整体,由换挡丝套的轴向移动带动换挡拨叉进行换挡动作。
这种形式的选换挡执行机构,换挡丝杆只能充当换挡轴的作用,而不具有选挡功能,选挡动作需要额外的选挡机构进行。这样势必会增加变速箱的成本及结构复杂度,占用变速箱内更多空间。并且,这种形式的选换挡执行机构只能进行最多两个挡位的切换,若需要控制三个以上的挡位,就需要多个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的成本及空间占用会进一步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选换挡执行机构,换挡丝杆只能充当换挡轴的作用,而不具有选挡功能,选挡动作需要额外的选挡机构进行,增加变速箱的成本及结构复杂度的问题,提供一种选换挡执行机构、变速箱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选换挡执行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选换挡轴、选挡驱动装置及换挡执行装置;
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选换挡轴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选换挡轴的相对转动被限制,以使得所述选换挡轴可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跟随所述电机输出轴一体地旋转;
所述换挡执行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换挡组件,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换挡拨叉及筒状丝杆,所述筒状丝杆套接在所述选换挡轴上,所述选换挡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外花键,所述筒状丝杆的内圈设置有可与对应的所述外花键啮合或脱离的内花键,所述换挡拨叉的内圈与所述筒状丝杆的外圈螺纹配合;
所述选挡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选换挡轴沿其轴向往复移动,以使得每一所述换挡组件能够处于可换挡状态或非可换挡状态;
在所述换挡组件的可换挡状态,所述筒状丝杆的内花键与所述选换挡轴上对应的外花键啮合,所述电机的旋转带动所述电机输出轴、选换挡轴及处于可换挡状态的所述换挡组件的筒状丝杆一体地旋转,以使得处于可换挡状态的所述换挡组件的换挡拨叉能够沿筒状丝杆滑移;
在所述换挡组件的非可换挡状态,所述筒状丝杆的内花键与所述选换挡轴上对应的外花键脱离,以使得所述选换挡轴与处于非可换挡状态的所述换挡组件的筒状丝杆可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压装在所述选换挡轴的外周与所述筒状丝杆的内圈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选换挡轴的一端花键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选换挡轴同轴。
可选地,所述选换挡轴具有小径轴段及外径大于所述小径轴段的大径轴段,所述小径轴段与大径轴段相接的位置形成有径向限位面,所述外花键形成在所述小径轴段上且一端与所述径向限位面相接;
处于可换挡状态的所述换挡组件的筒状丝杆的内花键的一端与所述径向限位面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59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打印接缝方法及其结构
- 下一篇: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