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0690.3 | 申请日: | 201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朱鑫泉;王诗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汪洋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廊 主管线 开挖 混凝土支柱 地下管廊 管线连接 基坑土体 铺设 地下连续墙 城市安全 城市功能 城市景观 底板连接 地下道路 工程领域 沥青路面 市政管线 市政设施 外部连接 维修通道 综合管廊 架空线 水隔离 上端 企口 下端 转型 施工 下层 美化 规划 管理 建设 | ||
1.一种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包括主管线管廊入口(1)、管廊主管片(2)、企口(3)、管廊分管片(4)、分管线管廊入口(5)、舱体防水层(6)、沥青路面(7)、顶板(8)、混凝土支柱(9)、地下连续墙(10)、底板(11)、维修通道(12)、维修通道入口(13),管廊连接舱(14),其特征在于:
预埋地下连续墙(10)为一个方体围墙,将开挖基坑土体和开挖基坑土体内部的水隔离,主管线管廊入口(1)在一个预埋地下连续墙(10)上与管廊连接舱(14)连接,多个分管线管廊入口(5)在对应另一侧的预埋地下连续墙(10)上与管廊连接舱(14)连接;
管廊主管片(2)通过主管线管廊入口(1)、管廊连接舱(14)、分管线管廊入口(5)与多条管廊分管片(4)连接;主管线管廊入口(1)与管廊主管片(2)连接部位设置企口(3),其连接部位在地下连续墙(10)墙壁内部,企口(3)与管壁(3-2)通过穿过螺栓槽(3-1)的螺栓(3-3)连接;
对管廊连接舱(14)的顶部现浇混凝土顶板(8),顶板(8)下层与若干个混凝土支柱(9)上端连接,混凝土支柱(9)下端基础部分与管廊连接舱(14)底部的底板(11)连接;顶板(8)四周与地下连续墙(10)连接,顶板(8)上部铺设舱体防水层(6),舱体防水层(6)上层铺设沥青路面(7),在顶板(8)上的一侧开设维修通道入口(13),维修通道入口(13)的下部铺设维修通道(12)与管廊连接舱(14)内连接,并延伸与底板(11)连接;施工人员通过进入维修通道(12)进入管廊连接舱(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埋地下连续墙(10)的内部、顶板(8)上部和底板(11)的下部均设有舱体防水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其特征在于:修建管廊连接舱(14)的目的为了将管廊主管线与多条管廊分管线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小型控制中心,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11)、预埋地下连续墙(10)、顶板(8)均采用C30防水微膨胀混凝土浇灌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其特征在于:维修通道(12)的目的是方便初期管线构件的运输、后期管线的维护、管廊连接舱(14)的维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的连接舱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预埋地下连续墙(10),将开挖基坑土体和开挖基坑土体内部的水与管廊连接舱(14)隔离,然后进行管廊连接舱(14)主体结构的开挖;
2)管廊连接舱(14)主体结构底部铺设舱体防水层(6),然后现浇混凝土支柱(9)和底板(11)结构,混凝土支柱(9)下端基础部分与底板(11)连接,在现浇底板(11)结构时要注意底板(11)与地下连续墙(10)整体性;
3)安放预制的主管线管廊入口(1)与分管线管廊入口(5)并对主管线管廊入口(1)和分管线管廊入口(5)与地下连续墙(10)连接部位铺设舱体防水层(6)进行防水处理;
4)主管线管廊入口(1)连接部位设置企口(3)与管廊管片连接,企口(3)与管壁(3-2)预留螺栓槽(3-1),螺栓(3-3)穿过预留的螺栓槽(3-1)对企口(3)与管壁(3-2)进行紧密的连接;
5)管廊连接舱(14)内铺设维修通道(12),管廊连接舱(14)顶部铺设顶板(8),顶板(8)下层与若干个混凝土支柱(9)上端连接,顶板(8)四周与地下连续墙(10)紧密连接并进行防水处理,顶板(8)上层铺设舱体防水层(6),舱体防水层(6)上层铺设沥青路面(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06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两侧挡护的公路
- 下一篇:综合管廊用山形混凝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