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团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5844.8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颂;夏宏伟;冯伟祖;陈佩娟;季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L25/06;C08K3/26;C08K7/14;C08K3/22;C08K13/02;C08F291/06;C08F29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1417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饱和聚酯树脂 团状模塑料 低收缩剂 制备 增强纤维 环保型 引发剂 增稠剂 团状 聚苯乙烯 脂环族丙烯酸酯 捏合 苯乙烯原料 丙烯酸酯 交联单体 重量份数 苯乙烯 捏合机 收缩率 树脂糊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团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团状模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不饱和聚酯树脂液60‑70份、低收缩剂30‑40份、填料110‑130份、增强纤维60‑70份、增稠剂0.5‑1份和引发剂1‑1.5份;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液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脂环族丙烯酸酯组成,所述低收缩剂由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酯组成。所述团状模塑料是通过先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液、低收缩剂和引发剂混合,形成树脂糊,然后与填料、增稠剂及增强纤维加入捏合机中进行捏合的方法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团状模塑料不采用苯乙烯原料,更加环保,且收缩率、冲击强度和电气强度与采用苯乙烯为交联单体的团状模塑料相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团状模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型团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团状模塑料(简称BMC)是一种半干法制造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制品的模压中间材料,通常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收缩/低轮廓添加剂、引发剂、内脱模剂、矿物填料等预先混合成糊状,再加入增稠剂、着色剂等,与不同长度的玻璃纤维,在专用的料釜中进行搅拌,进行增稠,最终形成团状的中间体材料,可用于进行模压和注塑。根据不同的最终应用领域,配制的复合材料可精确控制尺寸,阻燃性和抗电痕性良好,具有很高的介电强度、耐腐蚀性和耐污性,机械性能卓越,收缩性低。团状模塑料的流动特性和绝缘及阻燃性极好,对于细节和尺寸要求精确的各种应用非常适用。
通常团状模塑料的原料不饱和聚酯液和低收缩剂中均含有苯乙烯。苯乙烯一方面作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低收缩剂的溶剂,另一方面作为交联单体参与反应,形成团状模塑料的基体。例如CN 105802172A公开了一种稳定低收缩率团状模塑料,其中改性低收缩添加剂是将功能助剂8076与聚苯乙烯粒子及苯乙烯进行混合加工而成,使其极性可达到1.5左右,提高了低收缩添加剂与不饱和树脂的相融性。
苯乙烯作为制备团状模塑料的溶剂和交联单体,具有稀释性好、反应活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它也存在蒸汽压高、易挥发、毒性大等缺点,会对操作员工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也会污染环境。随着国家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行业内会严格控制苯乙烯的使用,因此亟待研发一种不采用苯乙烯原料的热固性模塑料,以避免苯乙烯挥发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团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团状模塑料不采用苯乙烯原料,避免了苯乙烯挥发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且收缩率、冲击强度和电气强度与采用苯乙烯为交联单体的团状模塑料相当。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型团状模塑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液由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脂环族丙烯酸酯组成;
所述低收缩剂由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酯组成。
本发明采用脂环族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代替不饱和聚酯树脂液和低收缩剂中的苯乙烯作为交联单体,制备团状模塑料,避免了苯乙烯挥发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加环保;且通过脂环族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配合使用,使得到的团状模塑料的收缩率、冲击强度和电气强度与采用苯乙烯为交联单体的团状模塑料相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
本发明中,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液的重量份数可以是60份、61份、62份、63份、64份、65份、66份、67份、68份、69份或70份等。
所述低收缩剂的重量份数可以是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或40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5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