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屋顶花园雨水智能收集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6634.0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5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魏中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00 | 分类号: | E04D13/00;E03B3/02;E03F5/10;C02F9/00;C02F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利用系统 屋顶花园 再利用系统 雨水回收 雨水 智能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计算机处理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系统 太阳能光伏板 系统提供电能 自动灌溉系统 太阳能光伏 处理系统 发明集成 净化系统 屋顶绿化 屋面雨水 引水系统 雨水储蓄 雨水过滤 雨水收集 智能系统 自动浇灌 喷灌量 雨水量 物联 屋顶 发电 净化 天气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顶花园雨水智能收集利用系统,依次包括:引水系统、雨水储蓄系统、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和雨水过滤处理系统;所述屋顶花园雨水智能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配合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使用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本发明集成了雨水收集、净化系统与自动灌溉系统,并通过太阳能光伏板为系统提供电能、物联智能系统以及AI人工智能系统对天气、雨水量和喷灌量进行精确计算,运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雨水收集与净化、屋顶绿化自动浇灌一体的屋顶花园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顶花园雨水智能收集利用系统,属于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雨水收集,完整的说应该叫做“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是指收集、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道路、广场等硬化地表汇集的降雨径流,经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蓄雨水,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及地下水源提供雨水补给,以达到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很多城市和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已难以同步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城市的浇灌绿化、冲洗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车等新兴的用水行业又进一步加重了自来水供应的负担。可是每年的暴雨季节,泛滥的雨水又给城市排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解决了这一给城市建设带来的两大难题。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屋顶的降雨积水量不可小视,如果能把这部分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屋顶花园不但降温隔热效果优良,而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能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屋面形式。但是屋顶花园的需水量较大,用水较多,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如今,养护屋顶花园压力较大,且一般的蓄水单元建设在房屋地下,当上层楼房或者屋顶花园需要用水时,需要从地面输送到屋顶,路程较长,耗费的能源多,灌溉不方便。
公开号为CN203256980U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系统,包括绿化屋面系统及雨水收集系统;所述绿化屋面系统的最底层为屋顶结构层,其上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水层、隔根层、蓄排水层、过滤层、轻质填料层、种植土壤层和植被层;所述轻质填料层为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层;蓄排水层为轻质蓄排水板。雨水通过绿化屋面系统处理后储存到蓄水池,再由水栗抽到室外绿地或者景观设施。屋顶花园雨水利用与实践一文中提到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包括确定屋面排水坡度、收集区域和雨水净化措施。屋顶花园内道路及广场的雨水通过设置在其侧面的排水渠下渗进入排水层;绿地内雨水的收集分为两部分,没有形成地表经流的雨水直接下渗进入排水层,形成地表径流的雨水就近流入排水渠、植物浅沟或绿地低处滞留,再逐渐渗入排水层。所有进入排水层的雨水汇集到雨落管流入地下蓄水池。申请公布号CN105804151A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屋顶花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种植层以及埋设在种植层内的若干湿度传感器所述种植层一侧设有格栅井,格概井的项部入水口90度角安装有粗格櫥,粗栅格的间距为6-10mm,栅格面积大于0.6m,格栅井内倾斜60-75度角安装有细格册,与雨水流入的方向相对一侧安装,格栅井底部的填充有雨水净化毛石层,雨水净化毛石层一侧依次连接有曝气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蓄水调蓄池和液位调节池。本发明实现了雨水的收集、净化、储蓄和再利用,同时可以使得种植层内始终保持-一个较为合适的湿度环境,提高了植物的生长能力,利用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6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避免积尘的光伏瓦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