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剥离强度环氧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8067.2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5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涛;刘龙江;欧涛;栾猛;孙韶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41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剥离 气相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环氧胶粘剂 质量百分比 原料制备 疏水性 制备 稀释剂 环氧树脂 低分子聚酰胺固化剂 改性胺固化剂 结构胶粘剂 组分配比 促进剂 蓝色浆 强度环 增韧剂 质量比 粘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环氧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B组分配比按照质量比A:B=2:1;其中A组分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环氧树脂30~60%、增韧剂5~20%、稀释剂3~20%、填料20~50%、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0.2~1%、硅烷偶联剂1~3%、蓝色浆0.5~2%;其中B组分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低分子聚酰胺固化剂30~60%、改性胺固化剂30~60%、促进剂1~3%、填料5~20%、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0.2~1%、硅烷偶联剂1~3%。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环氧胶粘剂,其具有操作时间长、粘结强度大、剥离强度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剥离强度环氧结构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热固性树脂,于19世纪的末期开始出现,并在20世纪的中期得以快速发展。其固化物是通过环氧树脂预聚物与固化剂按一定质量配比混合固化而得,必要时可以添加一些功能填料和助剂,进而制备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由于环氧树脂预聚物和固化剂种类繁多,加之不同种类的功能填料和助剂,这就使得制备不同性能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成为可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
环氧树脂自身拥有高强度、耐高温、绝缘性、化学惰性和黏附性而被用于油漆、结构胶粘剂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但是环氧树脂本身的脆性大和冲击韧性差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特别是一些高性能领域,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增韧研究,提高树脂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环氧树脂胶脆性大、抗剥离性/抗冲击性差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环氧胶粘剂,其具有操作时间长、粘结强度大、剥离强度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高剥离强度的环氧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的一种高剥离强度的环氧胶粘剂,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B组分配比按照质量比A:B=2:1;
其中A组分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
环氧树脂30~60%、增韧剂5~20%、稀释剂3~20%、填料20~50%、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0.2~1%、硅烷偶联剂1~3%、蓝色浆0.5~2%;
其中B组分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
低分子聚酰胺固化剂30~60%、改性胺固化剂30~60%、促进剂1~3%、填料5~20%、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0.2~1%、硅烷偶联剂1~3%。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增韧剂为端羧基丁腈橡胶与环氧树脂预聚物、核壳树脂、端胺基丁腈橡胶、二聚酸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稀释剂为丁基缩水甘油醚、苄基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丁二醇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填料为硅微粉、氢氧化铝、硅灰石、碳酸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低分子聚酰胺固化剂胺值为220、280、340、380mgKOH/g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改性胺类固化剂为改性脂肪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8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