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列车安全运行环境综合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68402.9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9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洪茂;高春丽;孙守福;王麟;刘岩;郭雪萍;冯健;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列车 安全 运行 环境 综合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列车安全运行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通过各种检测抓拍单元进行图像采集;隧道巡检单元,依据对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图像的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对隧道中外观异常处进行针对性检测;系统控制单元,由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识别模块组成,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并将结果存储于本地硬盘中。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当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所述检测装置可启动对接触网、隧道、钢轨以及轨道板进行全面检测,摒弃了以往的人工巡检或专门的检测车巡检的方式,很大程度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了检测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安全运行环境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隧道环境的运行环境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列车安全运行环境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弓网检测法,通常录像方式采集隧道内数据,因产生大量的无用数据,因此造成系统数据处理量巨增,无法实时完成智能识别,不能准确定位到病害位置,定位信息不准确,后期维护效率无法提升,无法节省人力成本。
二是激光检测法,通过运用运动式激光扫描数据采集技术,将激光扫描仪安装于相应检测车上,采集的数据系统的架构和工作流程,主要应用激光扫描技术,采用非接触式、快速、精度较高的方法采集到各种环境和空间目标的全部信息,能过迅速的构建出要检测隧道的相应数据模型,再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得到相应的检测数据。
三是面阵视觉检测检测法,采用工业相机把相机安装于相应的检测车辆上,进而对隧道进行检测。车通低速行驶,启动安装于车辆上的采集设备,即实时采集隧道图像。然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可从其中得到相应的隧道病害信息。
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分别是:
弓网抓拍,现阶段采集数据时,无智能识别采集数据技术,设备启动一直不间断抓拍,采集大量无用数据,影响后续智能识别,数据量巨大传输速度慢,占用本地内存空间超大。
激光检测,激光检测主要用于断面扫描、监测隧道断面收敛,其检测精度比较低,无法达到隧道裂纹检测要求。
面阵视觉检测,面阵相机搭载在车辆上,对隧道内部进行图像采集,无法全面采集到整个隧道的图像,会有丢帧现象从而漏掉一些信息。尤其是对于不连续短裂纹的检测效果更是不佳。即使通过图像修正、图像增强、图像识别等方法也达不到其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隧道列车安全运行环境综合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线扫系统和巡检系统,通过本装置的使用可大量节约人工成本,提升检测效率。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使用前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隧道列车安全运行环境检测装置,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由腕臂采集面阵阵列、吊弦抓拍单元、吊弦视觉触发设备、杆号抓拍模块、车载补偿模块、接触网磨耗检测模块、包络线动态检测双目采集模块、弓网状态采集模块,腕臂触发传感器,隧道缺陷和截面轮廓检测模块、隧道限界采集模块、轨道板采集模块、轨道缺陷采集模块,以及导高拉出值测量模块组成;
隧道巡检单元,依据对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图像的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对隧道中外观异常处进行针对性检测;
系统控制单元,由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识别模块组成,用于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并将结果存储于本地硬盘中。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图像采集单元挂载在列车上,对隧道内运行环境进行可见光成像;
B、将图像数据与线路里程信息关联,获得完整的隧道数据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8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