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钴精矿及钴中间品混合浸出-除铁同步进行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68957.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栋强;张有新;黄飞中;宋朵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3/44;C22B23/06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钴精矿 除铁 浸出 矿浆 金属回收率 无水碳酸钠 固液分离 生产效率 氧化除铁 还原剂 碱液 钴液 硫酸 生产成本 还原 生产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精矿及钴中间品混合浸出‑除铁同步进行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钴精矿和钴中间品粉碎后制成矿浆;第二步、在钴精矿浆中先后加入硫酸和还原剂浸出,升温除铁,得到浆液;第三步、向步骤二的浆液中加入钴中间品矿浆,后进行固液分离。本发明在完成还原浸出‑氧化除铁过程同步进行时,利用钴中间品来代替碱液(通常为无水碳酸钠)调节除铁过程中的pH,节约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钴液中的主品味含量、金属回收率以及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钴精矿及钴中间品混合浸出-除铁同步进行的生产方法,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钴精矿的浸出普遍采用两段浸出法,首先用还原剂把金属钴从矿石中浸出进入溶液中,然后再加氧化剂氧化二价铁,通过利用碳酸钠来调节溶液的pH,最终达到除铁的目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溶液送萃取,该方法钴矿石在浸出过程中各种辅材的消耗较大,金属回收率不高。其主要缺点是工艺流程长、钴液主品味低、过滤性能差、耗时长、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化,生产成本低,钴液主品味高的钴精矿及钴中间品混合浸出-除铁同步进行的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钴精矿及钴中间品混合浸出-除铁同步进行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钴精矿和钴中间品粉碎后制成矿浆;
第二步、在钴精矿浆中先后加入硫酸和还原剂浸出,得到含有底部沉有灰白色渣样的浆液;
第三步、向步骤二的浆液中加入钴中间品矿浆,后进行固液分离。
优选的,
所述第二步具体为:
向钴精矿浆中加入硫酸浸出,温度控制在65~70°C;加入还原剂浸出,控制溶液的pH为1.0~1.5,反应一段时间,得到固体渣呈灰白色的浆液;
所述第三步具体为:
将步骤二的浆液直接升温至95℃,补加钴精矿浆进行氧化除铁,使终点溶液中的Fe2+的浓度小于0.01 g/L,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钴中间品矿浆,调节pH至2.0,反应至溶液中铁的浓度小于1.0 g/L后,再加入钴中间品矿浆调节pH至3.5,固液分离得到合格的浸出液,浸出渣回到酸溶槽中继续浸出。
所述第二步中硫酸的质量浓度为1.84g/cm3
所述第一步中钴精矿和钴中间品粉碎后的粒径为100目
所述第二步中还原剂加入的质量为钴的3倍。
所述第二步中还原剂为焦亚硫酸钠;
所述第一步中钴精矿浆的液固比为3:1;
所述第一步中钴中间品矿浆的液固比为4:1;
所述第二步中钴精矿浆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0:1。
本发明在完成浸出-除铁过程同步进行时,利用钴中间品来代替碱液(通常为无水碳酸钠)调节除铁过程中的pH,节约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钴液中的主品味含量、金属回收率以及生产效率。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说明
本申请钴精矿一般只要求钴含量达到6%以上即可,优选达到1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金格派锂电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689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