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属性编码的YCL物联网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0354.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2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好礼;朱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玄通海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W4/70;H04W4/80;H04W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田磊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属性 编码 ycl 联网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属性编码的YCL物联网设计方法,涉及云端服务器、以及与云端服务器采用YCL控制协议交互的管理端和客户端;通过构建基于物属性编码的YCL规范法则,使客户端协调器与若干个传感器交互采用的ZCL控制协议纳入、并兼容于YCL控制协议;实现一种ZCL+YCL远程通信机制,由原ZCL传感器与协调器的局域通信,延伸到客户端至云端、管理端的远程通信,做到“个域网”与“广域网”的无缝融合以及“物+云+人”的信息互联;结合物属性、物标识等信息定义编码,对全域物联网内各物件授予唯一ID标识码,做到对物联网中“物性”的精准编码及全方位解析,完善“物联网”的物属性划分、拓展了服务领域,为物联网全方位应用奠定了“物”与“人”的对话基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物属性编码的YCL物联网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在ICT领域,物联网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的热门网络技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对于世界万物的天然信息需要感知、需要先知、需要监控管理。在互联网技术渗透下,人与人的信息交流已尽善尽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在信息大潮的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单单满足人类之间的信息互动,开始涉足对天下“万物”的信息对接,并充分认识到物联网技术与社会的需求十分紧密和应用极为迫切!
由于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不仅数量多,而且呈现的“物”属性涉及面广泛,例如,气体、固体、液体、光源、声源等等。因此,当我们要与“物”对话、开展物联网应用的时候,对“万物”的属性信息归类、标签定义是绕不开的门槛。
然而,当今如火如荼的物联网应用领域,还缺乏一个对“万物”的信息定义规范,造成物体联网没有统一的数码信息标签,做不到“万物”在网路广域层面的个体解析,严重阻碍了物联网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设计,体会到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基石,而ZigBee技术是物体链接网络的主流技术。ZigBee联盟制定的ZigBee3.0通信协议以及ZCL控制协议是物联网研发人员编程的指导纲领。
对于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应用而言,该技术流露出如下缺失:
ZigBee的通信协议以及ZCL(ZigBee Cluster Library)控制规则仅局限在终端器与路由器以及协调器之间,如图1;该协议仅解决了近距离物体终端与协调器之间的编码、解析,即只是解决了“物”介入网络的门槛。至于通过广域网开展“物”与“人”的对话,ZCL控制协议没有描述定义。对于物联网应用而言,显然ZCL控制协议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兼容ZCL控制协议,又能延伸扩展到“物+云+人”远程通信的“物编码”规则。
ZCL控制规则仅满足ZigBee无线通信技术,而当今发展的LoRa、BLE蓝牙以及NB-IOT等无线技术均无涉及。出于物联网的应用角度,我们在“物”链接终端设计时,不仅要采用ZigBee技术,还要采用LoRa、BLE蓝牙技术以及NB-IOT技术,当要求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无线技术链接“物”终端时,显然ZCL控制协议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仅局限ZigBee本身,需要设计一种控制协议(YCL),可同时满足多种技术通信技术支撑物联网应用。
ZCL控制规则仅定义了“物终端”的Profile(应用域)和Cluster(种类族),对于物联网应用而言,会感到对“物”定义过于宏观,很多需要了解的物体链接网络的关键参数,ZCL均没有描述定义。目前ZigBee联盟对Profile(应用域)的部分定义如下:
0104HomeAutomation(HA)
0105CommercialBuildingAutomation(CBA)
0108PersonalHomehospitalCare(PHHC)
0109AdvancedMeteringInitiative(AM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玄通海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玄通海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0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