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0360.2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4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葵;陈志新;吴建明;龚德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明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2 | 代理人: | 徐新 |
地址: | 413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设备 烧断 底板 工作台 人工成本 活动框 分析 整体破坏 正面固定 短路点 成功率 缠绕 整洁 回收 保留 | ||
本发明提供一种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所述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包括:底板;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PCB找点烧断器,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顶部的一侧。本发明提供的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准确找出短路点,成功率提升,效率提高,节省人工成本,不需要整体破坏,可保留完整PCB成品板,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操作完毕后,可以将导线进行回收,避免使用完毕后,导线之间的缠绕,不利于下次的工作,提高了工作环境的整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中电测找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PCB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报废率是为重中之重,也是PCB企业发展的一种长期的工作。
目前PCB中内短不良为常见缺陷,但该缺陷出现在PCB内层线路内,内层线路外覆基材和PC铜箔,无法通过外观判定,常借用“Genesis”解析软件和“PCB找点烧断器”确认某两点间的阻抗从高阻抗变为一定范围低阻抗,来告诉我们短路不良,但不清楚具体哪个位置短路,需要通过人力将短路位置裁切成小块,使用切片研磨机研磨到短路不良处,容易在研磨过程中出现磨过度的情况,且研磨时需要一边比对图形一边研磨和量测阻值确认是否短路点还存在,耗费时间长,成功率不足,且不适用与所有人员,必须要有充足的工作经验才可胜任该岗位,而且属于破坏性试验,无法保留较为完整的PC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短分析过程中短路位置不明确以及研磨过程耗费时间长,成功率不足,以及需要破坏性试验的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及分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PCB板内短分析设备包括:底板;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PCB找点烧断器,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底部固定于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顶部的一侧;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和背面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缠绕轮,并且所述缠绕轮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相对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和背面,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回收轮,所述回收轮的外表面缠绕有导线;两个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活动框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挤压框,两个所述挤压框的底部均固定于所述活动框的顶部,所述挤压框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弧形垫块;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PCB找点烧断器的一侧,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紧弹簧,所述卡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夹紧块,两个所述弧形夹紧块相对的一侧之间夹紧有操作表笔;内短定位仪,所述内短定位仪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活动框和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槽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位于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挤压框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弧形顶块,所述弧形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0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