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季棉新品种精准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2080.5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9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兵;齐苗;叶泗洪;程福如;李常凤;苏香峰;张翼;添长久;刘方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50 | 分类号: | A01G22/50;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品系 吐絮 种质资源圃 植株 短季棉 新品种 实验室检测 棉花 棉花品系 棉花植株 农业种植 生长周期 田间鉴定 种质资源 重要时期 开花期 吐絮期 花率 性状 培育 测量 开花 生长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季棉新品种精准培育方法,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征集和引进各类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田间鉴定、实验室检测。其中,在种质资源圃种植棉花品系100份,每个品系种成一行,行长10米,宽1.2米;在棉花的开花期的现花期进行第1次鉴定,鉴定出开花最早的品系20个;对现花期处于最早的前20个品系进行棉花的吐絮期的早吐絮性状进行第2次鉴定,鉴定出吐絮最早的品系10个;第3次鉴定是测量出这10个品系的霜前花率、产量、品质。本发明通过对棉花植株生长的三个重要时期进行鉴定,得到符合要求的短期棉植株,保障了短期棉的生长期同步且集中,有利于缩短植株的生长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短季棉新品种精准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短季棉的培育旨在解决当今棉花种植业用工多,比较效益低的棉花产业问题。短季棉就是指生长季节相对较短的棉花新类型。它是根据市场需要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相应的科学技术而产生的。由于我国棉区辽阔,不同棉区就有相应的短季的生态类型。在北部特早熟棉区短季棉就作为春棉种植。黄河流域棉区为发展麦棉两熟,利用短季棉在5月下旬至6月初实行麦垄套种,长江流域棉区在麦后移栽或麦后直播以及新疆棉区机械化生产需用短季棉品种。
现有培育技术的种植的短季棉生长期分散,导致植株成铃不集中、吐絮不集中,不利于进行统一的机械化采收,并且棉花生长期过长,容易出现粮棉争地的状况,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土地利用率低,因此现有短季棉成长期分散且生长周期过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季棉新品种精准培育方法,通过多次鉴定对棉花品系进行定向培育,解决了现有短季棉成长期分散且生长周期过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短季棉新品种精准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S01:征集和引进各类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进行田间鉴定、实验室检测。其中,在种质资源圃种植棉花品系100份,每个品系种成一行,行长10米,宽1.2米;
SS02:在棉花的开花期的现花期进行第1次鉴定,鉴定出开花最早的品系20个;
SS03:对现花期处于最早的前20个品系进行棉花的吐絮期的早吐絮性状进行第2次鉴定,鉴定出吐絮最早的品系10个;
SS04:第3次鉴定是测量出这10个品系的霜前花率、产量、品质等,根据霜前花率和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从第3次鉴定的10个品系选取1-2个品系;
需要说明的是,SS02~SS04是对棉花的早熟性的3个关键时期进行鉴定。
进一步地,所述种质资源圃中氮元素含量为195-202毫克/公斤范围,磷元素含量为67-72毫克/公斤范围,氮元素含量为112-116毫克/公斤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棉花品系两两间距1.2m,每一所述棉花品系中棉花植株两两间距0.33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短季棉新品种精准培育方法,通过对棉花植株生长的三个重要时期进行鉴定,得到符合要求的短期棉植株,保障了短季棉的生长期同步且集中,检测点土壤分析便于筛选出具有生长潜力的植株,有利于缩短植株的生长周期,避免出现粮棉争地的状况,定向筛选出的棉花品系具有吐絮期集中且生长周期短的优点。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