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2672.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逯相科;董鸽;罗永;周智颖;王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深坑 施工 传力 浅坑 混凝土支撑 加强结构 时空效应 围护结构 变形的 施工区 减小 开挖 土木建筑工程 基坑工程 加筋垫层 加强垫层 控制作用 设计标高 周边环境 作业面 暴露 构建 支撑 深浅 浇筑 变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基坑工程中存在深浅坑时,深坑混凝土支撑施工不及时引起基坑变形的问题。本发明的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浅坑围护结构、深坑围护结构以及浅坑首道支撑;步骤二:开挖浅坑施工区的土方并施工浅坑加筋垫层;步骤三:开挖深坑施工区至设计标高时,同时浇筑临时传力加强垫层;步骤四:待深坑支撑有作业面后施工深坑混凝土支撑。本发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深坑混凝土支撑施工前及达到强度前基坑的变形,实现了对基坑暴露时空效应引起的基坑变形的控制作用,减小了基坑暴露时空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及施工方法,尤其是指,存在深、浅坑施工时,在深坑混凝土支撑强度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一种减小时空效应引起基坑变形的临时传力加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的需要,土地利用越来越紧张,为了满足原有建(构)筑物的配套实用功能,建(构)筑物之间狭小的空间也在不断的得到开发。狭小空间的开发势必引起临近建(构)筑物的变形,并且建(构)筑物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临近地铁、磁悬浮、飞机跑道、滑行道、高大建(构)筑物的基坑工程施工,因此,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基坑工程中存在深浅坑时,深坑混凝土支撑施工不及时就会引起基坑变形。目前,基坑工程通过基坑围护支撑设计原则上已经解决了基坑的过大变形,因此,施工过程中时空效应引起的基坑变形变得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基坑开挖后支撑能否及时施工以及施工完毕后能否及时发挥作用对抵挡基坑的时空效应引起的变形至关重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减小时空效应引起的基坑变形是工程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用于存在深浅坑施工时,在深坑混凝土支撑强度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临时限制深坑开挖对浅坑围护体系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包括浅坑施工区和位于浅坑施工区中的深坑施工区,所述浅坑施工区设有浅坑围护结构,所述浅坑围护结构的顶部设有浅坑首道支撑,所述浅坑施工区浇筑有浅坑加筋垫层,所述深坑施工区设有深坑围护结构,深坑施工区浇筑有临时传力加强垫层,所述临时传力加强垫层的两端与浅坑加筋垫层通过浇筑连接为一体,临时传力加强垫层与浅坑加筋垫层的标高相同。
进一步,为了增加临时传力加强垫层抵挡基坑变形的效果,所述临时传力加强垫层的施工区域为数个长条形状,临时传力加强垫层与深坑混凝土支撑的施工区域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临时传力加强垫层的厚度为40-50cm。
本发明还提供了基坑临时传力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浅坑围护结构、深坑围护结构以及浅坑首道支撑;
步骤二:待浅坑围护结构和浅坑首道支撑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浅坑施工区域的土方并施工浅坑加筋垫层;
步骤三:开挖深坑至设计标高时,在同一施工平面内同时浇筑临时传力加强垫层;
步骤四:待深坑支撑有作业面后施工深坑混凝土支撑。
进一步,在上述施工方法中,在步骤二中,待浅坑围护结构和浅坑首道支撑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开挖浅坑施工区域的土方;
在步骤三中,开挖深坑至设计标高时,同时浇筑临时传力加强垫层和浅坑加筋垫层,并使临时传力加强垫层与浅坑加筋垫层处于同一施工平面内。
同时浇筑临时传力加强垫层与浅坑加筋垫层能够进一步减小时空效应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