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繁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2997.5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9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舒;敖健刚;郭小泽;陈彦良;唐艳强;李思明;肖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高安市昌鑫泥鳅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3302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鳅 大鳞副 杂交 繁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一种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繁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亲本培育、池塘管理、人工授精与孵化、苗种培育。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泥鳅苗种存活率,利用本发明方法培育的台♂×青♀杂交一代受精率、孵化率和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形态体色和口感接近泥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繁育方法,本发明方法可提高泥鳅苗种存活率。
背景技术
泥鳅是一种小型特种经济鱼类,头小,刺少,食用口感好。泥鳅营养和药用价值均较高,享有“水中人参”、“软黄金”等美称,其养生食疗功能已逐渐被大众认可。泥鳅由于产地、生活环境的不同,其品质也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土著泥鳅品种主要有泥鳅和大磷副泥鳅,前者具有较理想的体形与体色,口感较好,后者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由于大鳞副泥鳅(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抗病力强、不喜欢钻泥巴等特性,已成为我国泥鳅人工养殖主要品种,但是大鳞副泥鳅外形、肉质和口感较差,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市场接受度低。我国不仅有二倍体泥鳅,还广泛分布有个体较大的四倍体泥鳅。因此,利用两种泥鳅的杂交,有望发现优势的杂交组合。另外,目前泥鳅苗种培育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时常会发生成活较低现象,尤其是水花到寸苗之间的存活率普遍在20~30%之间,加大了苗种成本。此阶段造成苗种存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池塘管理不到位,水体中天敌没有清除彻底。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管理方法不当,存活率低,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大鳞副泥鳅形态和口感均不佳,不能满足国内大部分地区消费者需求。
基础上述理由,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繁育方法,本发明方法可提高泥鳅苗种存活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泥鳅与大鳞副泥鳅杂交繁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亲本培育
(1)亲本池准备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安静,水质良好,土壤中性或微酸性,黄土或壤土的地方修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亲本池,面积2~3亩,池塘深度1.0~1.5m,水位保持0.6~1.0m,池底部淤泥深度15~25cm,设置排水系统,进水口高出水面20~40cm,进、排水口均设置防逃滤网;
(2)清塘
在放养亲本前,采用生石灰带水消毒,5d后,注新水至水深0.6~1.0m;
(3)投放
泥鳅亲本规格要求:宜春本地泥鳅,雌鳅体长15cm,体重30g,雄鳅体长体长13cm,体重24g;大鳞副泥鳅,雌鳅体长20cm,体重50g,雄鳅体长16cm,体重30g;亲本放养密度为雌雄各2500和5000尾/亩,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分塘养殖;
(二)池塘管理
(1)亲本池管理
亲本池做好巡塘工作,观察泥鳅摄食情况,根据天气、水质、水温调节投饵量,注意防逃防漏防敌害;在疾病易发季节,每周用聚维酮碘、驱虫散药物消毒杀虫;
(2)育苗池管理
在投放苗种前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具体如下:
投放前10d,用生石灰带水消毒,5d后注新水;投放前3d,全池泼洒吡虫啉杀虫;投放前3d,全池泼洒复合氨基酸和发酵农家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饵料;
投放苗种4d后,全池泼洒吡虫啉杀虫1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高安市昌鑫泥鳅养殖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高安市昌鑫泥鳅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2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拟鲿仿生态繁殖方法
- 下一篇:提高石斑鱼苗种成活率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