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3571.1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2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姚绮君;杜凌霄;丁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12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触控功能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一侧,触控功能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电连接的多条第一导线,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导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条子导线,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子导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其中,多条第一导线形成线偏振结构;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减薄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利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在此前提下,通过设置第一间隔,还可以避免触控电极边缘轮廓处图形可见的问题,从而可提升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用户与电子设备互动窗口之一的显示装置备受关注。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用户体验,显示装置通常带有触控功能。对于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而言,由于增加了触摸屏(或称触摸功能层),其整体厚度通常较厚,不利于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
为了适应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可将触摸屏设置在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的内部。但是,该结构中,触摸屏与显示面板中的偏光结构仍单独设置,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仍较厚,此外,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减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便于实现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同时,还可以避免触控电极边缘轮廓处图形可见的问题,从而可提升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功能层;
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一侧,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电连接的多条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导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多条子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子导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其中,所述多条第一导线形成线偏振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功能层和触控功能层,触控功能层位于显示功能层的出光面一侧,触控功能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并且设置触控电极包括电连接的多条第一导线,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通过设置多条第一导线构成线偏振结构,可将触控功能层复用为线偏振结构层,从而可减少显示面板中的膜层数量,即可减少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从而有利于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导线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条子导线,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子导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可将第一间隔设置于触控电极的内部,相当于将第一导线之间的打断点设置在触控电极的内部,从而可使得触控功能层中的打断点不仅可分布于触控电极的边缘轮廓处,还可分布于触控电极的内部,即有利于使得触控功能层中的打断点在整个触控功能层中均匀分布,从而可避免触控电极边缘轮廓处图形可见的问题,进而可提升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3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