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NB-IoT的车辆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4283.8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7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石屹;鲁玉焕;陈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4 | 分类号: | H04W4/44;H04W4/029;H04W4/38;G07C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b iot 车辆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NB‑IoT的车辆管理系统,包括依次双向连接的车载终端、NB‑IoT网络、NB‑IoT对外开放平台、管理平台和搭载有应用程序的手持终端,还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与所述管理平台双向连接;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其经由所述NB‑IoT对外开放平台、通过NB‑IoT网络与所述车载终端相连,用于采集车载终端的各种参数和实时数据;数据分析单元,根据所述手持终端的指令对来自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和/或所述数据库的参数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发回给所述手持终端。本发明利用NB‑IoT网络和其开放平台,实行对车辆的管理,数据处理快,响应迅速,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B-IoT的车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证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而在智能交通领域,车联网技术作为极其重要的一个模块也正蓬勃发展,车联网技术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车与车、车与人的信息交互,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动、静态数据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的系统。采用车联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驾驶体验、提高行车安全性,也可以优化车辆调度,减少交通拥堵。
目前,市场主流的车辆管理平台架构多以单机系统为主,这类系统会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多,导致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维护困难,信息交流滞后,车辆调度效率低下等不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实现更快速方便的人-车、车-车连接,需要一种高效智能、控制简单的车辆管理系统。
一种基于NB-IoT的车辆管理系统,包括依次双向连接的车载终端、NB-IoT对外开放平台、管理平台和搭载有应用程序的手持终端,还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与所述管理平台双向连接;所述管理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单元,其经由所述NB-IoT对外开放平台,通过NB-IoT网络与所述车载终端相连,用于采集车载终端的各种参数和实时数据;数据分析单元,根据所述手持终端的指令对来自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和/或所述数据库的参数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发回给所述手持终端。
进一步,所述车载终端中至少设有定位装置、压电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定位装置是GPS定位装置、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装置、RFID、蓝牙、基站定位装置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参数和数据至少包括车辆所在位置、点火状态、熄火位置、熄火时间、外力对车体的挤压造成的电位差。
进一步,所述车载终端中采用NB-IoT通信芯片。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数据包括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主动采集的过程是:所述手持终端发起数据采集请求,经管理平台、NB-IoT对外开放平台、NB-IoT网络,下发到所述车载终端;所述车载终端根据数据采集请求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把处理后的数据通过NB-IoT网络上报到NB-IoT对外开放平台,NB-IoT对外开放平台请求所述管理平台的后台将处理后的数据回传到所述管理平台,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
被动采集的过程是:根据车辆事先设置的上报周期,车载终端通过NB-IoT网络主动上传位置信息到NB-IoT对外开放平台,NB-IoT对外开放平台再将位置信息上传到所述管理平台,同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
进一步,所述车载终端和手持终端在采集数据前已绑定车辆且激活,所述绑定车辆的过程是:
S1、所述管理平台在后台或客户端输入车辆信息、车主信息以及车载终端信息进行绑定;
S2、所述管理平台向NB-IoT对外开放平台发送设备绑定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42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