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4395.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2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韩忠华;韦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供电回路 充电接头 充电控制 无源开关 直流电源 充电桩 充电控制装置 国家标准要求 负极连接线 正极连接线 移动充电 便携性 源开关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充电桩,用以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提高移动充电桩的便携性。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充电接头、以及连接在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充电接头之间的直流供电回路,其中,所述直流供电回路的正极连接线中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有源开关组件和第一无源开关组件,所述直流供电回路的负极连接线中包括第二无源开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2015版国家标准GB/T 18487.1对充电机输出端直流供电回路接触器K1和K2的载流能力,灭弧要求以及绝缘特性进行了定义。
目前,为了使充电机输出端直流供电回路接触器K1和K2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固定充电桩或者移动充电桩中的K1和K2大都采用真空接触器。但是实际使用中,由于传统真空接触器体积过大,导致移动充电桩的体积较大,因此,对于移动充电桩的便携性影响较大,不方便移动充电桩的携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使用真空接触器作为充电机输出端直流供电回路的接触器,由于真空接触器体积过大,导致移动充电桩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充电桩,用以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提高移动充电桩的便携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源、充电接头、以及连接在直流电源和充电接头之间的直流供电回路,其中,直流供电回路的正极连接线中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有源开关组件和第一无源开关组件,直流供电回路的负极连接线中包括第二无源开关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直流供电回路的负极连接线中还包括:与第二无源开关组件串联连接的第二有源开关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一有源开关组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第二有源开关组件包括以下任意一种:MOSFET、IGBT、SCR。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一有源开关组件和第二有源开关组件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均反向连接有稳压二极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第一无源开关组件和第二无源开关组件均为继电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充电接头与电动汽车的连接状态;
在确定充电接头与电动汽车相连接时,闭合第一无源开关组件和第二无源开关组件,并闭合第一有源开关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充电完毕或者充电发生故障时,断开第一有源开关组件,并断开第一无源开关组件和第二无源开关组件。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43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