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透水砖及制备方法和拌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6797.7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程永春;田振宏;柴潮;余地;王文盛;孙铂;徐志枢;吕泽华;李立顶;孙逊;杨舒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14 | 分类号: | C04B26/14;B28C3/00;B28B1/093;B28B1/04;C04B111/40;C04B111/6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环氧树脂 透水砖 粘结剂 海绵 面胶 陶粒 拌合装置 制备 固化剂 表面粘结剂 固化剂组成 原材料准备 质量百分比 拌合设备 陶粒材料 装模 成型 配制 养护 混乱 配置 | ||
1.一种海绵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海绵透水砖由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与陶粒组成,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由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与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组成;
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与陶粒按质量百分比进行配制,即按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为5.6%或20.8%、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为3.4%或12.5%与陶粒为66.7%或91%进行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由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与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组成是指:
1)所述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为乳白色溶剂,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为黑褐色溶剂;
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与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按质量比进行配制,即按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5:3进行配制;
2)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与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按质量比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密度为1.5g/cm3,抗拉强度为70Mpa,剪切强度为40Mpa,初凝时间为0.5h,终凝时间为1.5h。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粒包括两种陶粒:
1)轻质粘土陶粒
所述的轻质粘土陶粒用于道路排水沟、树围石方面的非承载的海绵透水砖上;轻质粘土陶粒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筒压强度为1Mpa,轻质粘土陶粒粒径为13.2mm~16mm,表观密度为0.37g/cm3,压碎值为86.4%;
2)高强陶粒
所述的高强陶粒可用于人行步道、公园甬路方面的承受较小载荷的海绵透水砖上;高强陶粒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筒压强度6-10Mpa,高强陶粒粒径为8mm,表观密度为1.80g/cm3,压碎值为10.8%。
4.一种海绵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海绵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原材料准备
一种海绵透水砖中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与陶粒按质量百分比进行配制: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为5.6%或20.8%、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面胶固化剂为3.4%或12.5%与陶粒为66.7%或91%;
(1)陶粒的准备;
(2)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的制备;
2)海绵透水砖原材料的拌合装模
(1)原料拌合;
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绵透水砖原材料的拌合装置对原材料进行拌合;
(2)出料装模;
a.打开出料阀门(12),将拌合好的混合物倒入准备好的内壁涂有润滑油的模具中,混合物分三次装填模具,装填间隙对模具内混合物进行插捣;
b.拌合锅(10)内混合物全部清理后,关闭出料阀门(12),查看胶槽(5)内是否有剩余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如有剩余再次打开胶槽阀门(53)将粘结剂倒出,并将胶槽(5)取下进行清理;
(3)振捣抹平
a.用振捣棒将装入模具内的混合物振捣密实,并抹平混合物的上表面;
b.模具尺寸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或者将使用大型模具制成的海绵透水砖毛培件在养护完成后进行切割获得所需尺寸的海绵透水砖;
3)海绵透水砖成型和养护
(1)静置成型
将模具在阴凉处放置24小时即可成型;
(2)脱模养护
脱模后海绵透水砖需要继续放置于阴凉处,直至陶粒表面的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自然晾干,即制成海绵透水砖。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粒的准备是指:
根据海绵透水砖应用方向不同选择陶粒:
a.若用于道路排水沟、树围石方面的非承载的海绵透水砖上时,选择轻质黏土陶粒作为原材料;
b.若用于人行步道、公园甬路方面的承受较小载荷的海绵透水砖上时,选择高强陶粒作为原材料;
c.选好陶粒类型后,称取所需质量的陶粒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67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泡沫石墨烯光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人造复合板材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