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及其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7280.X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温华兵;张坤;张帆;常程威;刘伟;孙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质量 调谐 减振器 及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包括底座、顶盖以及橡胶金属复合件,还包括滚珠丝杠惯容器组件;惯容器组件包括丝杠螺栓,丝杠螺栓一端穿过顶盖中心孔向上伸出,另一端设置于底座台阶孔中,丝杠螺栓的滚珠丝杠部分通过滚珠安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的外部套装有旋转飞轮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通过丝杠螺母的凸肩与旋转飞轮的凸肩定位,滚动轴承的外圈安装与底座的台阶孔中。本发明将滚珠丝杠惯容器组件设计在橡胶金属复合件内部并与其形成并联支撑作用,结构紧凑,滚珠丝杠惯容器组件对低频振动具有优异的减振性能,弥补了橡胶减振器低频减振性能不佳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及其装配方法,特别设计一种带有滚珠丝杠式惯容器组件的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及其装配方法,属于减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建设,建筑日益趋向高层、超高层发展,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桥梁的跨度也越来越大,土木工程结构日益向着高、大、轻、柔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悬吊型桥梁的广泛建造,桥梁的跨度记录不断刷新。虽然这些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高层建筑物及大跨度桥梁的结构振动频率低,阻尼小,在地震、强风或交通工具等外界激励下的结构响应很大,容易发生共振,必须加以控制,不然轻则引起行车、行人不适,造成行人恐慌,重则因响应过大引起结构疲劳破坏甚至动力失稳,从而产生桥梁破坏,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解决这类细高建筑物、大跨度低频结构物发生破坏性共振的问题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必须考虑的。
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是一种有效的振动控制装置,将它的固有频率调整到接近结构的自振频率,然后安装在结构上。当结构受到激振力干扰发生振动时,引起减振器的共振,利用调谐质量的振动惯性力反作用于结构本身,从而抵消激振力,同时,减振器的质量块运动时推动阻尼液运动,使其波幅更大,有利于吸收并耗散主振动系统的能量达到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
专利号为CN200410087664.2,名称为“定向垂直可调式调谐质量减振器”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定向垂直可调式调谐质量减振器,它是一个由弹簧、阻尼器和多块单片钢板叠加而成的质量块所组成的振动系统,当它安装在结构上时,其固有频率调整到接近结构的自振频率,结构振动引起其共振,而调谐质量减振器的振动惯性力又反作用于其结构本身,达到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该发明将单片钢板叠加在一起形成质量块,采用螺栓连接,质量可灵活调节,当调谐质量减振器的频率需要进行调谐时,只需改变钢板的厚度即可实现。然而,该调谐质量减振器只利用自身质量块的振动惯性力来抵消激振力,如需抵消很大的激振力时,则需要自身的质量块有很大的质量,这样不仅会增加减振器的制造成本,还会为现场的安装固定和拆卸工作增加很多难题;另外,该减振器抑振频带窄,对频率调谐敏感性较高;同时,该减振器仅能减小结构一个方向的反应,而实际上大跨度桥梁这类结构物同时在竖向和横向均可能产生较大振动,因此,不够经济且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工程应用价值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质量双调谐减振器,包括上盖板和下壳体,所述上盖板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装有惯容组件和阻尼液,所述惯容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壳体的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上安装有飞轮,所述飞轮与所述滚珠丝杠之间形成滚珠丝杠螺母副,所述飞轮的一侧设有第一推力轴承,另一侧设有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一推力轴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推力轴承与所述下壳体的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所述阻尼液的容量为所述密封腔体体积的70%-85%,所述上盖板上设有加注口,所述加注口通过螺塞封堵,所述螺塞与所述上盖板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飞轮的圆周表面设有飞轮外置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7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