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MBBR的CANON系统的快速启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77775.2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周家中;管勇杰;韩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37252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串联运行 反应器 运行模式 快速启动 接种量 生物脱氮技术 独立安装 工艺过程 搅拌装置 连接装置 曝气装置 悬浮载体 运行稳定 主体装置 阀门 总氮 串联 | ||
1.一种基于MBBR的CANON系统的快速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ANON系统包括反应池主体、搅拌装置、曝气装置及连接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主体包括规格相同的两个反应器,分别为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所述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并排设置;
在远离第二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器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侧下方设置有第十二控制阀,在靠近第二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器的一侧自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及第八控制阀;在远离第一反应器的第二反应器的侧上方设置有第五控制阀,侧下方设置有第十三控制阀,在靠近第一反应器的第二反应器的一侧自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第十控制阀及第九控制阀;
每个控制阀与反应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拦截筛网;
在每个反应器内均设置一个搅拌装置;
所述的曝气装置分布在每个反应器内,且每个反应器内均投加有悬浮载体;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集水管、第二集水管、第三集水管、第四集水管及第五集水管;所述的第一集水管将所述第二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二集水管将第三控制阀、第十一控制阀、第十控制阀及第九控制阀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集水管和第二集水管的底部连接有第三集水管,所述的第三集水管中心位置设置第四控制阀,所述的第四集水管将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十二控制阀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集水管将第五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连接在一起;
所述启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启动准备,向各反应器内投加悬浮载体,填充率20%~67%,接种好氧污泥,控制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5~8g/L;
b、亚硝化启动,采用并联SBR运行模式,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是并列关系,每个反应器独立进水、独立出水,且间歇进水、间歇排水,通过控制相关阀控制换水比,使得废水通过第三集水管经第四控制阀排出系统;控制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的初始DO均在2~5mg/L,曝气强度>7m3/m2·h,氨氧化率>50%,系统初始沉淀时间30min,逐步降低沉淀时间,使每个周期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降低的幅度<25%;运行直至污泥浓度<0.5g/L,且氨氧化表面负荷>2gN/m2·d,亚氮积累率>0.95,进入下一步;
c、CANON接种启动,采用串联运行A模式,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串联运行,连续流运行,待处理废水经第十二控制阀进入第一反应器,通过控制相关阀,使得第一反应器的出水进入第二反应器,最后经第五控制阀排出系统;向第一反应器接种CANON悬浮载体,接种率为3%~5%,控制DO在0.3~2.0mg/L,曝气强度>1.0m3/m2·h,搅拌转速15~30r/min,氨氧化率>80%;第二反应器控制DO在0.5~1.0mg/L,曝气强度>1m3/m2·h,搅拌转速15~30r/min,当第一反应器亚氮浓度<8mg/L时,系统切换为串联运行B模式,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串联运行,待处理废水经第十三控制阀进入第二反应器,通过控制相关阀,使得第二反应器的出水进入第一反应器,最后经第一控制阀排出系统;控制第一反应器的DO在0.3~2.0mg/L,曝气强度>1.0m3/m2·h,搅拌转速15~30r/min,氨氧化率>80%,第二反应器控制DO在0.5~1.0mg/L,曝气强度>1m3/m2·h,搅拌转速15~30r/min,直至第一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15mg/L后系统切换为串联运行A模式,当第一反应器亚氮浓度<8mg/L时,系统切换为串联运行B模式,依次交替进行;运行直至第一反应器的总氮表面负荷>1.6gN/m2·d,进入下一步;
d、CANON扩大启动:将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40%~60%的悬浮载体进行置换,采用串联运行C模式,具体步骤为: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串联运行,一部分废水经第十二控制阀进人第一反应器,通过控制相关阀,使得第一反应器的出水进入第二反应器,剩余废水经第四控制阀通过相关阀控制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出水经第五控制阀排出系统;控制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DO为1.0~3.0mg/L,曝气强度>3m3/m2·h,搅拌转速15~30r/min,氨氧化率>80%,当第二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为第一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的2~3倍时,切换为串联运行D模式,具体步骤为: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串联运行,一部分废水经第十三控制阀进入 第二反应器,通过控制相关阀,使得第二反应器的出水进入第一反应器,剩余废水经第四控制阀通过相关阀控制进入第一反应器,第一反应器出水经第一控制阀排出系统;控制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DO为1.0~3.0mg/L,曝气强度>3m3/m2·h,搅拌转速15~30r/min,氨氧化率>80%,当第一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为第二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的2~3倍时切换为串联运行C模式,依次交替进行;运行直至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总氮表面负荷均>2.0gN/m2·d,进入下一步;
e、CANON稳定运行:如果对氨氮去除率要求<80%时,采用所述的串联运行C模式和所述的串联运行D模式交替运行的方式,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控制DO在1.0~3.0mg/L,曝气强度>5m3/m2·h,搅拌转速30~50r/min,分别控制所述的串联运行C模式和所述的串联运行D模式的运行时间,采用串联运行C模式,当第二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为第一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的2~3倍时,切换为串联运行D模式,当第一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为第二反应器系统内亚氮浓度的2~3倍时,切换为串联运行C模式,依次交替运行,保证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总氮表面负荷相差<20%;当要求出水氨氮低于50mg/L时,采用所述的串联运行A模式,控制第一反应器的DO在2.0~4.0mg/L,第二反应器的DO在2.0~3.0mg/L,曝气强度均>5m3/m2·h,搅拌转速30~50r/min,当第一反应器的总氮表面负荷为第二反应器总氮表面负荷的1.3~2.5倍时,系统切换为串联运行B模式,控制第一反应器的DO在2.0~3.0mg/L,第二反应器的DO在2.0~4.0mg/L,曝气强度均>5m3/m2·h,搅拌转速30~50r/min,直至第二反应器的总氮表面负荷为第一反应器总氮表面负荷的1.3~2.5倍,然后再切换为串联运行A模式,依次交替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77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