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孔底面环槽的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8306.2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义;文中波;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00 | 分类号: | B23B2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具 切削 环槽 刀头 底面 环面 深孔 多刀头 错位 机械夹持方式 产品加工 刀具损耗 焊接方式 技术难题 加工效率 切削加工 切削阻力 制造成本 加工面 加工 分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孔底面环槽的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本发明是将整个环槽的加工面分解为多个切削环面,采用多刀头错位刀具对深孔底面环槽进行切削加工;多刀头错位刀具上的每个刀头对应环槽多个切削环面中的其中一个切削环面。本发明减少了每个刀头的切削面积,降低了切削过程中刀头的切削阻力,增加了刀具强度。由于刀具强度的增加可减汪刀具损耗;不必频繁更换刀具。减少了更换刀具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刀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焊接方式或机械夹持方式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解决了产品加工中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孔底面环槽的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有时会遇到一些特殊结构,要求在较深内孔底端面加工环槽。由于待加工环槽位于深孔底面,切削深度较深,需要采用较长的刀具进行加工。现有技术的加工方法是采用普通单刃切槽刀进行切削,切削宽度较宽,往往未切削到要求深度,刀具强度无法承受切削阻力而损坏,加工一件零件需要更换多把刀具,加工效率低,刀具成本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孔底面环槽的加工方法及所用刀具,以多个刀头组合在一个圆管状刀杆上,既可增加刀杆强度,也可减小刀头的磨损量,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刀具成本,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深孔底面环槽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是将整个环槽的加工面分解为多个切削环面,采用多刀头错位刀具对深孔底面环槽进行切削加工;多刀头错位刀具上的每个刀头对应环槽多个切削环面中的其中一个切削环面,减小了单个刀头的切削量,从而降低了单个刀头的磨损量,实现延长刀头使用寿命的目的。
前述方法中,所述多刀头错位刀具采用圆管状刀杆,通过圆管状刀杆一端的一组缺口将圆管状刀杆分为多个类似三角形的刀头支杆,刀头通过焊接或机械夹持方式与刀头支杆连接;从而提高了整个刀具的机械强度,减小切削过程中刀具的震动,实现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
前述方法中,包括刀杆,刀杆前端为圆管状,刀杆后端为圆柱状;刀杆前端设有一组刀头,一组刀头中的每个刀头位于圆管厚度范围内的不同半径上;刀杆后端设有刀柄。
前述方法中,刀杆的圆管段设有一组缺口,刀杆的圆管经缺口切割为多个类似三角形的刀头支杆,刀头与刀头支杆端部固定连接。
前述方法中,所述刀头为硬质合金制件,每个刀头上根据切削环面的不同磨出不同的刀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多刀头错位切削方式,减少了每个刀头的切削面积,降低了切削过程中刀头的切削阻力,增加了刀具强度。由于刀具强度的增加可减汪刀具损耗;不必频繁更换刀具。减少了更换刀具的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刀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焊接方式或机械夹持方式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解决了产品加工中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工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用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用刀具的轴测图。
图中标记为:1-刀杆,2-圆管,3-圆柱,4-刀头,5-刀柄,6-缺口,7-刀头支杆,8-深孔,9-环槽,10-内圆面,11-外圆面,12-槽底,13-一号刀头,14-二号刀头,15-三号刀头,16-四号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78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