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2971.9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8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邱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设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336 | 分类号: | C01B32/336;C01B32/33;C01B32/318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具有 孔隙 结构 沥青 球形 活性炭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制备,将软化点为160~260℃的煤沥青、软化点为30~60℃的煤沥青和干燥后超富集植物的粉体,按照质量比1:0.5~0.7:0.01~0.3,在28~55℃下通过机械搅拌进行均匀混合;所述超富集植物为种植于重金属污染后的土壤中,用于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羊齿类铁角蕨、野生苋、天蓝褐蓝菜、蒿属、芥菜、酸模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干燥的超富集植物,水分含量不高于3%;
步骤2、喷雾造粒并回收煤沥青,将步骤1所制得的混合原料加入喷雾造粒机中,进行喷雾造粒,制得粒径为0.12~2.3mm的煤沥青颗粒粉体,由于软化点为30~60℃的煤沥青的挥发造成粉体具有一定孔隙,球形度89~97%,回收收风装置中软化点为30~60℃的煤沥青;
步骤3、煤沥青微球不熔化,将步骤2所制造煤沥青颗粒粉体置于不熔化炉中,通入1~5m3/h的空气,并以0.5~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0~240℃,制得不熔化煤沥青粉体颗粒,球形度89~97%;
步骤4、热解制备碳微球并活化,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将步骤3制备的不熔化煤沥青粉体置于热解炉中,以2~6℃/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00℃,保温0.5h,降温至860℃后,将氮气切换成20m3/h流量的水蒸气,并在该温度下反应1.5h,制得沥青基球形活性炭;
步骤5、活化微球的后处理,将步骤4所制球形活性炭,依次进行酸洗、水洗、过滤、干燥后,制得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其中,所述酸洗的酸为硝酸、硫酸、盐酸的水溶液之一,酸洗1~10h;
所述的水洗的水为去离子水,多次水洗后,水洗液不再检测出含有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其中的任何一种即为水洗结束;
所述的干燥,其温度为100~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原料包括软化点为160~260℃的煤沥青、软化点为30~60℃的煤沥青和干燥后超富集植物的粉体,质量比分别为比1:0.5~0.7:0.01~0.05,在28~55℃下,通过机械搅拌均匀混合,得到用于制备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的超富集植物的研磨粉体的制备,经过球磨机研磨成粉体,粒径极大直径不高于0.0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所述的喷雾造粒,原料加热至130~200℃,以0.1~0.5MPa 的喷雾压力在160~220℃的干燥室进行喷雾造粒,热风温度160~220℃,制得粒径为0.12~2.3mm的煤沥青颗粒粉体,由于软化点为30~60℃的煤沥青的挥发造成微球具有一定孔隙,球形度89~97%,收风温度为20~30℃,回收收风装置中软化点为30~60℃的煤沥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煤沥青微球不熔化,将步骤2所制造煤沥青微球粉体置于不熔化炉中,以室温为初始温度,以0.5~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40~240℃,保温1~3h,冷却至室温得不熔化煤沥青微球颗粒,球形度89~97%,此过程不停通入空气,空气流量为1~5m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保且具有孔隙结构的沥青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热解制备碳微球并活化,所述氮气的纯度不低于9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设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设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29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